返回

日出日落三八线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3部分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英国议会引起轩然大波。美国大使馆称“这是1945年工党上台以后下议院就外交事务所进行的最为激烈、焦虑和负责的辩论。”大约100名工党议员在一封递交给艾德礼首相的信上签名,反对在任何情况下使用原子弹。

联合国大厦内,西方国家的大使极为震惊。西欧其他国家的大使与英国人同样有“巨大的担心。”即美国正“在一个不可思议的时间里和可能出现的最困难的战略条件下,”使他们在亚洲投入战争。

中国人民没有被吓倒,美国的盟国反而被吓坏了。

杜鲁门不了解中国,不了解毛泽东。

毛泽东是一个不伯压,不信邪的人。他曾经蔑视他说:原子弹是吓不倒中国人民的。

他在芬兰首任驻中国大使孙士敦递交国书时谈到:我国有6亿人口,有960万平方公里。美国那点原子弹,消灭不了中国人。

由于事与愿违。杜鲁门不得不授权新闻秘书于当天向记者解释:“总统希望,他今天在记者招待会上关于使用原子弹所作的回答肯定不至于引起误会,自然,自从朝鲜的敌对行动爆发以来,我们就在考虑这个问题,这种考虑就跟我们的部队在作战时考虑使用所有的武器一样。”“然而,应该着重指出,按照法律,只有总统有权批准使用原子弹,而直至现在还没有发布这样的命令。如果到了该发布这种命令的时候,他将授权战区军事司令官负责战术上投送这种武器的任务,”“总之,今天新闻记者招待会上对任何问题所作的回答,并不表示上述情况有任何改变。”12月4日,杜鲁门又表示:“准备遵循谈判途径,设法终止敌对行为。”

12月14日,成功湖畔,在美国默许下,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印度等13个国家提出的朝鲜停战方案,内容是:举行一个与朝鲜问题有直接关系的各大国参加的会议,先在三八线停战。以便进行协商。

同时,美国争取喘气时间,加紧“进行全面战争的准备态势。”12月16日,杜鲁门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要求将军队从250万人增至350万人,并要求将飞机、坦克的生产能力在一年之内分别提高4至5倍。

12月26日,东京,“联合国军”司令部,麦克阿瑟接见了走马上任的李奇微。

李奇微穿着一件佩带手榴弹的马甲,挎着一支枪,头戴一项引人注目的毛边帽子,翻起的衣领佩戴着三颗星和伞兵徽章。他是伞兵出身,二次世界大战中曾任美国第82空降师师长,还当过军长,参加过著名的诺曼底登陆战役,在中欧战场颇有一点名气。

这个月,他55岁了。他接替已死的沃克任美国第8集团军司令职务。

麦克阿瑟说:你的任务是,能够靠自己的力量守住最前方阵地,尽量靠前地坚持下去。

阿尔蒙德的第10军也将由你统一指挥。

麦克阿瑟特别告诫李奇微不要小看中国人。他提醒说:“他们是很危险的敌人。沃克曾报告,中国军队常常避开大路,利用山岭。丘陵作为接近路。他们总是插入我们的纵深发起进攻。其步兵手中的武器运用得比我们充分。敌人惯于夜间运动和作战。中国的整个军事机器都投入了这场战争。”当天中午12时,李奇微动身前往东京羽田机场,乘飞机去朝鲜。

下午16时,他走下了飞机,踏上朝鲜东南部大邱的停机坪,在冬季的寒风中微微有些打颤。随后,李奇微视察了部队,部队异常低落的士气使他吃惊。

他写给陆军参谋长柯林斯的一封信中说:“这里确定无疑地有一种紧张不安、大难将临、动荡不安的气氛,一种惊慌失措的精神状态……我很清楚,我们的部队业已丧失信心。从他们的眼神、步态都可以看出这一点。从他们长官的脸色——从军士直至最上层军官,都可以看出这一点。他们反应迟钝,不愿交谈。他们完全缺乏那种在士气高昂的部队身上可以发现的那种警党性和进取精神。”李奇微认识到:“他们表现出那样的精神状态是有其原因的……他们想知道为什么来到朝鲜,打算让他们干些什么,这也是无可指责的。如果说我们国家进行过的战争有一场可以称得上不为人所理解的战争,那未,朝鲜战争便是这样的战争。…

李奇微在写给柯林斯的信中,尖刻地把美军在战场上的毅力同志愿军作了比较。

李奇微截停了韩国一支正在后退的军队,问他们上哪儿去,然后命令他们返回前线。这一命令是在由李奇微带到现场的宪兵的卡宾枪下得到执行的。

李奇微后来说:“我想告诉战场指挥官们,他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