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安森”号B炮塔里的两门主炮还能正常开火,但是B炮塔没有单独的火控系统,得于A炮塔联动,因此并没有多大价值。
观察到“安森”号遭受重创后,两艘“腓特烈三世”级把炮口转向了“豪”号。
此时,“豪”号已经完成转向机动,而且跟在后面的“马萨诸塞”号也已转过身来,加入了炮战。
受此影响,两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也在这个时候投入了战斗。
有趣的是,两艘战列巡洋舰的对手不是“豪”号,而是更加强大的“马萨诸塞”号。
此时,德舰正在向东航行,也就是与英舰的航向正好相反。两艘“沙恩霍斯特”级没有依靠速度冲到前面去,而是排在了“威廉一世”号的后面。主要就是,如果前出,肯定会对编队造成影响,而依次派在后面,就不会影响到前方的两艘战列舰,也就不会降低编队的战斗力。
结果就是,出现了一种非常奇特的交战方式。
这就是,四艘德舰在交错炮击两艘美舰,即前方的两艘战列舰在炮击离得近一些的“豪”号,而后面的两艘战列舰则在炮击离得远一些的“马萨诸塞”号。显然,这与正规的交战方式有很大的区别。
事实上,这也正好体现出了希恩斯的指挥才华。
虽然交战距离已经缩短到了十二公里,实际上还不到十二公里,而且两艘战列巡洋舰也配备了二百八十毫米钨合金穿甲弹,但是在这个距离上,二百八十毫米钨合金穿甲弹依然难以洞穿“乔治五世”级的装甲。
也就是说,如果按照正常方式交战,“豪”号就不会受到严重打击。
希恩斯采用了非正常的交战方式,确保首先打击“豪”号,使其丧失作战能力,然后再对付“马萨诸塞”号。
当然,也有人认为,希恩斯这么做是犯了个错误。
原因很简单,在这个交战距离上,十四英寸穿甲弹打穿“腓特烈三世”级要害部位装甲的概率在百分之五十左右,而十六英寸穿甲弹的威力大得多,能够百分之百的打穿“腓特烈三世”级的装甲。因此应该重点打击“马萨诸塞”号,以及后面的“亚拉巴马”号,而不是重点对付“豪”号。
正是如此,有人认为,希恩斯的错误直接导致公海舰队遭受了不应该的损失。
显然,这种说法有点牵强。“安森”号丧失战斗力之后,还有三艘英舰可以作战,而且已经有两艘完成了转向。此时,希恩斯需要考虑的不是打击哪一艘英舰,而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再让一艘英舰丧失战斗力。只有这样,希恩斯才能够获得二打二的机会,也才有望取得最终的胜利。
如果没有把握住这个机会,他就得以两艘战列舰应战三艘战列舰。
虽然还有两艘战列巡洋舰可用,但是即便继续缩短交战距离,这两艘战列巡洋舰也不见得能够发挥作用。
更重要的是,德舰的优势在于远程炮战。
也就是说,如果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打掉第二艘英舰,希恩斯就能够通过战术转向与对手拉开交战距离。
事实上,再过几分钟,德舰就得转为向西航行。
这也正是希恩斯看到的机会。
显然,“豪”号的结局不会比“安森”号好多少。
只是,在“豪”号遭到重点打击的时候,“马萨诸塞”号抓住了机会,后面的“亚拉巴马”号也完成了转向机动。
七点半左右,“豪”号在被十四枚三百八十毫米穿甲弹直接命中之后,被迫退出战斗。
这艘战舰没有沉没,最终与同样遭受重创的“安森”号回到了朴茨茅斯,只是直到英国战败都没能完全修复。
“豪”号退出战斗后,战斗出现了转折。
七点三十三分,“腓特烈三世”号率先向左转向,随后“威廉一世”号、“沙恩霍斯特”号与“格奈森硇”号也开始转向。
可以说,这是开打之后,本土舰队获得的最好机会。
要知道,这次公海舰队进行的是编队转向,而不是让四艘战舰单独转向。主要就是,希恩斯想借转向与英舰拉开距离。
如果英舰能够在这个时候扑上去,不让德舰拉开距离,那么在二打二的情况下,英舰依然有不小的胜算。
事实上,两艘“南达科他”级战列舰也确实这么做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小说阅读网(readnovel。)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