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帝国风云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十七章 军人的职责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在危地马拉政府军中,帕拉瓦尼少校是一名特立独行的军官。

像他这种四十多岁的少校,在危地马拉政府军中也不多见。

早在大战期间,帕拉瓦尼就是军人了,只不过不是危地马拉的军人,而是以外籍身份加入了美军的拉美兵团。大战结束之前,帕拉瓦尼已经在美军中服役了五年,因此获得了美国国籍。按理说,他已经是美国人,应该在美国定居。只是,十多年前,帕拉瓦尼相应祖国的号召,回到了危地马拉,并且再次穿上军服,成为了危地马拉政府军的军官。让他选择回国的原因还有一个,即在战后的邦联美国,失业率高达百分之三十,像他这种从外籍部队退役的官兵数不胜数。在返回危地马拉之前,帕拉瓦尼已经失业半年,用光了积蓄,几乎要沦落到当街乞讨的地步了。

事实上,像帕拉瓦尼这种外籍军人,在战后的三个美国都有很多,而且都很凄惨。

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因为像帕拉瓦尼这样的外籍军人无法在美国安生,才导致战后的拉美动荡不安。

在大战结束后二十年的拉美战乱中,都有美国外籍军人的身影。

只是,帕拉瓦尼回到祖国,不仅仅是为钱卖命。

做为一名受过教育的职业军人,帕拉瓦尼有着崇高的理想,梦想着自己的祖国能够变得富裕强大。

正是如此,帕拉瓦尼才加入了政府军。

原因很简单,危地马拉独裁军政府在成立的时候,就打着壮大祖国的旗号,而且以此笼络了很多军人。

只是,十多年下来,帕拉瓦尼发现,政府的所作所为与宣扬的理想并不一致。

这下,帕拉瓦尼遇到了一个天大的麻烦。这就是,在个人理想与军人职责之间,他必须做出选择。

事实上,帕拉瓦尼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

凭借个人的力量,根本不可能改变危地马拉的现状。早在数年前,一名学生组织的激进分子就试图刺杀总统,而且差点得手。可惜的是,刺杀行动非但没有达到推翻军人独裁政府的目的,反而引来了疯狂的报复。在刺杀行动发生后的一个月里,有成千上万的无辜民众被以叛乱罪处决。发生在危地马拉城的动乱持续了足足四个月,发生了无数的惨剧,数十万市民被迫逃离这座城市。

当时,帕拉瓦尼就在危地马拉城,而且是卫戍部队的军官,目睹了首都的惨象。

也正是这件事,改变了帕拉瓦尼。

此后,他放弃了获得晋升的最佳途径,选择前往边境地区,去边境部队当一名普通的基层军官。

显然,帕拉瓦尼在逃避。

他自己也知道,这么做是在逃避,可是出了逃避,他还能做什么?

成千上万的危地马拉人选择了逃避,有的还逃离了这个国家,如果不是军人,帕拉瓦尼也会越过边境线,去邻国避难。

当然,帕拉瓦尼知道,要不了多久,他就必须以军人的身份去保卫祖国。

因为在美军中服役的时候,帕拉瓦尼自修了高中课程,在退役之后还获得了一所市立学院的大专文凭,所以在危地马拉政府军中,他算得上是知识分子了。加上他在美国生活的几年,让他比其他军官有着更为长远的目光。

这些年发生在危地马拉的事情,让帕拉瓦尼相信,外界的军事干预即将到来。

当然,最主要的威胁就来自中国。

危地马拉军人独裁政府能在被游击队打得落花流水的情况下卷土重来,与墨西哥的支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墨西哥的后台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战后的基本世界格局,就是中德争霸。即便在危地马拉掌权的不是独裁政府,只要与德意志第二帝国扯上关系,中国就不会放过这个国家。

显然,军人独裁政府,以及发生在这个国家的事情,让中国有了更多的出兵理由。

帕拉瓦尼会毫不犹豫的参加保卫祖国的战斗,可是他知道,弱小的危地马拉绝对不是中国的对手。

只要中国出兵,危地马拉政权就将重新洗牌。

显然,这让帕拉瓦尼十分矛盾。

对正在受苦受难的民众来说,一个新的政府未必会比现在的政府更加糟糕,可是帕拉瓦尼效忠的是政府,而不是人民。

他能做的,只是在自己的辖区内尽可能的善待平民。

当然,这也是相对的。

为了兑现自己的誓言,更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甚至是自己的小命,帕拉瓦尼依然会对那些试图推翻现政权的敌人下毒手,并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