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帝国风云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一百三十九章 转折点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显然,景虎根据陆战队的作战能力提出的战术,在陆军身上就难以发挥作用了。

关键就是,景虎提出的这套战术的核心,在于部署在大城市的中**队能够及时增援驻扎在小城镇与乡村的国防军。因为危地马拉的道路交通极为糟糕,且在丛林里穿行的道路很容易成为敌人的伏击场,所以唯一有效的增援手段是空中机动,也就需要投入与动用足够多的直升机。

对陆战队来说,这也许不是太大的问题。

可是对陆军来说,这就是一个相当大的问题了。

虽然陆军有更多的直升机,但是陆军并没有把直升机集中起来使用,也没有针对空中突击作战调整部队编制。

别忘了,陆军在哈拉帕遭受的惨败就与欠缺空中突击作战有关。

在一九六八年初,最值得称道的,还是在空中战场上。这就是,中国海军率先让第三代喷气式战斗机,即J-66B接受实战考验。随后,中国空军也投入了J-66C,即J-66系列的第一种空军型战斗机。

事实上,J-66B与J-66C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J-66系列战斗机的第一种型号,即J-66A并不成功,主要是为其配套的P-61型涡轮喷气发动机没有能够按时交付,不得不使用推力小得多是P-57型发动机,使得J-66A的实际性能远低于设计指标。如果不是海军的舰载战斗机过于老旧,在性能上严重落后,急需一种更加先进的战斗机,根本不会采购J-66A。此外,海军采购J-66A,也是为了让飞行员提前掌握这种新式战斗机。

直到P-61量产,J-66才得到了海军的认同,而安装P-61发动机的就是J-66B。

早在一九六七年初,第一支J-66B舰载战斗机中队就成立了。只是在完成训练前,海军没有让这支部队参战。一年之后,J-66B的装备量已经超过三百架,装备了十二个舰载战斗机中队与四个训练中队。

有了足够的数量,海军才把J-66B派上战场。

事实上,空军的J-66C就是J-66B的岸基型,除了换上空军的涂装,以及采用了某些空军的标准,比如用硬式空中受油管取代了海军的软式受油管,按照了空军自行投资研制的火控雷达等。

主要就是,空军也非常急切的希望获得这种新式战斗机。

结果就是,J-66C根本没有做太多的改进,甚至保留了海军型上才有的阻拦挂钩。只是J-66C不能在航母上降落,主要是采用了轻型化的起落架,而且前起落架改为了单轮,而不是抗冲击能力更强的双轮。此外,J-66C上也没有在航母上起飞所必须的弹射牵引部件,因此就算强行降落到航母上,也无法弹射起飞。

J-66B与J-66C的出现,极大的增强了中**队的空中打击力量。

最初,这两种战斗机都用于制空作战,即专门用来对付危地马拉空军的Me-300式战斗机。

实战证明,J-66B与J-66C在对付Me-300的时候是游刃有余。

只是,空军与海军很快就发现,J-66那高达七吨的载弹量,如果只用来携带几枚空对空导弹的话,那就太浪费了。

从一九六八年五月开始,J-66C就用于执行对地攻击任务。

一个月之后,海军也让J-66B挂上对地弹药执行轰炸任务。与空军不同的是,海军为这种战斗机配备的是最先进的对地弹药,包括“白眼星”式电视制导空对地导弹,“牛虻”式激光制导炸弹。

正是后者,宣告精确轰炸时代到来。

一九四八年七月十七日,中国海军出动的十二架J-66B,仅用了十六枚一千公斤级“牛虻”式激光制导炸弹,就完成了之前空军动用了数百架次轰炸机与攻击机,投下了数千吨炸弹没有能够完成的任务。这就是,一举炸垮了莫塔瓜河大桥,摧毁了河中央的两座桥墩,让这座曾经使中**队付出了数十架战机被击落、数十名飞行员丧生的大桥,直到战争结束都没能修复通车。

这次轰炸行动,也直接改变了整个战局。

两个月后,危地马拉政府军主动放弃了莫塔瓜河南岸地区,把遭到彻底破坏的萨卡帕留给了中**队。

原因很简单,莫塔瓜河大桥被炸断之后,政府军就很难向莫塔瓜河南岸运送部队与作战物资了。如果让中**队控制了莫塔瓜河上游与下游的几处渡口,所有在莫塔瓜河南岸活动的政府军都将被包围。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