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破译圣经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39部分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一切神迹的显示,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众人,无论是对平民,还是对皇帝,都同样是基于宗教发展,乃至政治进程的现实需要。对于基督教来说,如果没有罗马帝国这样一个无比庞大的政治区域,要想在两个多世纪之内进行广泛地传播教义与普遍地建立教会,并且拥有数千万教徒,几乎是难以想象的;而对于罗马帝国来说,如果一味无视甚至压制基督教这样一个规模空前的宗教团体,要想在较长时期之内维护帝国政治体制的统一与社会生活秩序的安定,并且保障皇权统治的延续,也同样是不可想象的。这样,基督教的大发展与罗马帝国的大一统,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之中便呈现出某种一致性来,并直接影响着基督教趋向国教化。

随着基督教以耶路撒冷为中心逐渐向罗马帝国的其他地区扩展,越来越多的其他民族在受到传教影响之后,要求成为基督教教徒,但是,如果根据摩西律法,凡是入教者当施行割礼,将直接阻碍非犹太人入教,不利于基督教的发展;然而,如果依据基督耶稣生前的传道福音,特别是身后赋予使徒保罗等人的传教使命,必须通过对摩西律法的“成全”,来使犹太人与非犹太人共同沐浴上帝之道。公元50年,基督教教会领袖,十二使徒之首的彼得,与雅各等人决定在耶路撒冷召开基督教全体使徒会议,来共同对有关基督教向着世界宗教发展的关键问题进行抉择:是保留人教施行割礼的陈旧教规呢,还是推行入教举行洗礼的新兴仪式。

保罗等人率领在外邦传教的使徒们,来到耶路撒冷参加了会议。在会上,保罗虽然承认彼得、雅各、约翰这三人不愧是“教会柱石”,对于整个基督教的生成与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但是,面对着基督教从巴勒斯坦到罗马帝国的迅猛发展,如果继续囿于摩西律法,而不思“成全”,便忽视了耶路撒冷地区以外的传教活动的根本性变化。所以,保罗认为这样的作法是“行得不正,与福音的真理不符”,甚至会走上“另传一个耶稣”的道路,因而保罗指出彼得等人的作法“有可责之处”,提出要“当面抵挡他”,并且声称“我一点不在那些最大的使徒以下”!

应该说,保罗这一自视甚高的发言,实际上反映出了基督教向着世界宗教转型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而那些固守民族本位因循守旧的作法,将使基督教最多成为犹太教之中的一个新的教派,显然是逆基督教发展的历史潮流而动。这就是为什么基督耶稣后来非要选择犹太教的狂信者扫罗,来做为向外邦传教的“器皿”的更为深层的原因,因为使徒保罗奇迹般的出现,在事实上已经成为基督教向着世界宗教发展的象征性标志。所以,保罗所提出的代表着基督教发展方向的意见在会议上占了上风,从此以后,基督教抛弃了割礼,而采取洗礼来作为入教的仪式。

基督教的这一宗教抉择,彻底地与犹太教划清了界限,因而使基督教与犹太教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激烈。公元56年年底,保罗带着各地教会所收到的捐款上缴耶路撒冷教会,临行前,“保罗就说:'我素常在你们中间来往,传讲神国的道,如今我晓得你们以后都不得再见我的面了。我凡事给你们作榜样,叫你们知道,应当这样劳苦,扶助软弱的人,又当记念主耶稣的话,说施比受更为有福!'保罗说完了这话,就跪下同众人祷告。众人痛哭,抱着保罗的颈项,和他亲嘴,叫他们最伤心的,就是他说以后不能再见。有一个先知名叫亚迦布,就拿保罗的腰带,捆上自己的手脚,说:'圣灵说犹太人在耶路撒冷要如此捆绑着腰带的主人,把他交给外邦人手里。'”

果然,保罗来到耶路撒冷以后,就遭到犹太教教众的围攻,身上的衣服几乎被撕成碎片,差一点重蹈当年司提反的覆辙。幸亏保罗拥有罗马帝国的公民权,在罗马帝国行省总督的干预之下,才保住了性命,但却在该撒利亚被监禁了两年。保罗一再提出向罗马皇帝上诉的要求,最后才被押解到罗马,住在一间自己租来的房子里面,由一名士兵看守,每天在罗马城里传教。与此同时,耶路撒冷的基督教教会也遭到犹太教会堂的攻击,并且借助于傀儡王与罗马行省当局之手进行迫害,一时间,基督教中从使徒到教徒纷纷逃离,不少人受到监禁。

使徒之首的彼得也曾经被小希律王抓进监狱,出狱之后离开耶路撒冷,前往罗马传教。彼得原名西门,是个渔民,后来受到弟弟的影响,也跟从耶稣作了门徒。有一次,“耶稣就问门徒说:'人说我人子是谁?'他们说:'有人说是施洗的约翰,有人说是以利亚,又有人说是先知里的一位。'耶稣说:'你们说我是谁?'西门彼得回答说:'你是基督!是永生神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