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中国近代史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62部分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罗斯人民追求民主和自由,中国愿意提供帮助。中国无条件提供价值一千百万元的物资(附物资清单)。同时,中国愿意提供给鄂伦春临时政府7000万元的贷款。贷款年息六厘,期限十五年。

当然,这笔钱主要是以物资的形式,分期分批提供的。而且附加有许许多多的条件。这些条件并不是对中国有利条款,呃,这么说也不对,应该说是对俄罗斯的限制性条款,强制性要求。只有俄罗斯临时政府满足了一定条件,中国才会继续提供贷款。

俄罗斯方面对此大为不满,但中方并不妥协。就象唐绍仪的解释,俄罗斯临时政府的情况十分不好,中方的支援是带有极大的风险的,中方想方设法降低风险,也是势在必行,请俄罗斯方面加以理解。佩佩利亚耶夫只好说,理解,理解万岁。其实,中方的贷款分期分批到位,中国自然就加强了对俄临的影响力。然,这话谁也不会说出来。

俄罗斯人对中方只补偿一千万元,十分不满。要知道,西伯利亚的环境十分恶劣,俄罗斯当初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时,耗资亿万。四千多公里铁路,竟花费了十四亿卢布,约合十亿银元多。如果中国段是赎买的话,怎么也要上亿了。但唐绍仪不这么认为,按他的看法,这属于风险投资。一来俄罗斯临时政府并没有得到各国的承认,也就是说条约的合法性会被置疑;二来俄罗斯临时政府的处境很差,能够存在多久,都是未知数。总体而言,风险很大,价值被低估也就理所当然了。何况,中国还要为俄罗斯提供贷款的。

在谈判中,尔虞我诈是极为自然的事情。比如说,俄罗斯主动把新疆扩大了很大一块,唐绍仪仔细一查,谢绝了,只增加了一点儿。原来增加的那块地盘,是英国人的势力范围。还有,唐绍仪想把中国提供的帮助之前,加上力所能及作为修饰,但被俄国人发现了。诸如此类。

不管怎样,条约还是签署了。双方都得到了自己的所需,却没有人对此条约感觉满意。从一开始,《中俄条约》的有效期就注定会很短暂。

然后,中美之间的谈判就开始了。中美谈判,中方一来是想从美国贷款,二来是想取得美国的支持;美方也有自己的打算,美方想皆此机会插手中东铁路,也想借此使中国倾向于美国。不过,后者也是中方竭力想避免的。

对中国来说,中国无力参与太平洋的争夺战,在美日之间严守中立,坐个骑墙的墙头草,那是再好不过了。

所以,中美谈判,主要就是围绕在美国方面能够在中东铁路中国段所占比例问题。中方的意见是30%,最多不超过35%。因为中国想要搞平衡,还为日本预备了一块,10~15%。而以美方的意思,那是越多越好,不占一半,也要占上49%。差距这么大,自然就有的谈了。

美国支持中国恢复领土,是有着自己的考虑的。对太平洋的争夺,以前是一直围绕美、日和俄罗斯三国。日俄战争后,俄罗斯远东太平洋舰队遭受重创,俄罗斯被迫退出争夺。但俄罗斯也是个大国,美国不会不留意,现在能够让俄罗斯永远退出太平洋,自然符合美国的利益。

而且,中国的崛起,美国也不都是欢呼。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话是中国人说的,但美国佬也是这么想的,黄祸论在美国还是有市场的。

中国恢复故地,俄罗斯就损失了太平洋唯一的出海口。现在是没有办法,但北极熊的本性难移。不论胜利者是红军,还是白军,一旦恢复元气,绝对不会与中国善罢甘休。到时候,中俄之间争端不断,自然也牵涉了中国的精力。中俄之间有着漫长的边境线,都是疆域辽阔的大国,两国间的纷争,不会轻易的决出胜负。中国势必会将力量,更多的投入到陆军方面。中国的海军发展不起来,中国就会需要美国,美国就能够从中国获得更多利益。同时,也就避免了中国威胁到美国本土。

不管美国出于何种考虑,美国都愿意为中国的行动提供贷款。胜利的话,美国人就顺利把势力发展到西伯利亚;失败的话,美国也不损失什么——这是贷款,有利息,要还钱的。

同一时间,我把这个消息通报给了日本大使日置益。日置益兴高采烈地对我表示祝贺,好像是日本的胜利一样。我依然无法分辩,日置益感情的真假——失败。不过,多少有点习惯成自然,不像当初那么恶心了。

于是,中日之间的谈判也开始了。中日间的谈判,同样是用贷款,换取中东铁路中国段的权益。这个,算是便宜日本了——现在的情况是有没有日本,都无关紧要。自然,日本想占便宜,就需要付出代价。贷款、裁军、撤军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