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中国近代史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74部分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抗议,最多也就是在对中国贷款的抵押品上,做做文章,拖延一下——如果中国态度强硬的话,高尔察克也会作出让步的。

然而,高尔察克忍者,忍耐力好,决心忍辱负重,放眼未来了。但不是所有人,都有如此忍耐力的。

俄罗斯临时政府军中,有很多是生活在中国故地,被国防军驱逐才加入军队的俄罗斯人,本来就看不起中国人,后来被中国人驱赶、镇压,又平添几分仇恨。简单扼要一句话,俄罗斯临时政府军从来就没有喜欢过中国人。中国远征军占领哈萨克的消息,一经传出,俄罗斯人真是群情激愤。

很快,就出了事情。

六月十一日,中国国防军派驻俄罗斯临时政府军某部的军事观察员,与该军士兵发生冲突,六名军事观察员,五死一重伤。

这消息被前往赤塔进行采访的《时报》记者发回国内,马上引起轩然大波。举国欢腾,庆祝中国远征军胜利的中国民众迎头挨了一棒,被彻底激怒了。他们举行了大规模游行示威,要求政府作出反应。

也许是偶然,也许是必然,这无关紧要。

在俄罗斯临时政府军群情激愤的时候,为防止出现意外,中国军事观察员被警告,少与俄罗斯人接触,便聚在一起喝酒庆祝远征军的胜利,被发现后,引发冲突,被乱枪打死。这也无关紧要——这样的情况不会上报纸。

明年就是大选年,一切为了选举,民众要求政府作出反应,我就得作出反应。

于是,中国撤回了所有的军事观察员,中断了武器弹药等一切物资供给,并对俄罗斯临时政府提出了极其苛刻的要求。

中国是俄罗斯政府军的主要武器提供商。现在一断绝了武器弹药的提供,俄罗斯临时政府立刻就急了。他们马上惩处了肇事人,对中国政府表示诚挚的歉意,答应作出赔偿,并允诺立刻开始履行俄罗斯的诺言。矿山和铁路,马上就可以转交给中国。中国随时可以派人,前去接收。

然,中国不答应。中国要求俄罗斯正式签署协议,把远征军占据的哈萨克地区全部割让给中国,少一点儿都不行。

高尔察克忍者,听到这样的要求,也觉得忍无可忍了。说的轻巧,远征军一直打到乌拉尔河畔,再向西一点儿,就是察里津了。如果你不熟悉这个名字,我可以告诉大家。为了纪念斯大林指挥的察里津保卫战,过两年,这里就会改名为斯大林格勒了。

高尔察克怎么能答应,他怎么也不可能答应。

不过,战争是最最现实的问题。眼前俄罗斯白军还可以依靠自己抓紧生产,以及之前储备的弹药,保持进攻。但那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够支持到战事结束的。

高尔察克边派出总理佩佩利亚耶夫,前往安庆进行交涉,边请美国从中周旋。

美国很愿意在东方扩展自己的影响力,就爽快地答应了。美国也是有自己的盘算的。中国的扩张,美国是愿意支持的。中俄之间交恶,也是美国愿意看到的。但中国付出的代价太小,而得到的利益太大。这是美国所不愿意看到的。如果中国与俄罗斯大战一场,死伤个百八十万的,再取得胜利,想必美国会更高兴。

在美国的积极斡旋下,中国作出了让步,俄罗斯作出了妥协,双方闪电般地签署了《中俄哈萨克条约》。条约规定:中国暂时托管哈萨克,为期五年;五年以后,在英美法日俄五国的监督下,中国在哈萨克举行全民公决,由哈萨克人民选择自己的道路——社论评价说,战争已经宣布开始,离正式交战,时间还有五年。

尽管中俄双方签约是闪电式的,也足足花费了二十三天,中国在签约的同时恢复了供给。但是,供给的价格上涨了不说,断绝武器弹药供给的影响也是极大的。由于中俄都是领土辽阔的大国,物资的运输也需要时间,白军的弹药还是出现了短暂的匮乏,白军的攻势出现了一个短暂的停顿。

尽管时间短暂,只有区区三天,但红军的指挥员可是图哈切夫斯基。这是致命的停顿,红军指挥员图哈切夫斯基抓住有利时机,调整了部署,以一部断后,红军主力迅速跳出了白军的包围圈,成功撤退。

胜利近在眼前,却一晃而过。

高尔察克打赢了一场战役,却没能赢得战争。

红军受到重创,但主力尚存,重新布置防线后,还有一战之力。白军死伤惨重,损失还在红军之上,士气受挫,也需要时间调整。

战争重新进入了相持阶段。

第81章

中亚,既是一个地理概念,又是一个文化区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