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中国近代史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75部分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国一个人情,惠而不费,以便日后在库页岛等问题上,中国能够作出一定的让步。然,日本却不能。

这就牵涉到当时发生的另一件外交大事,华盛顿会议。

1921年初,哈定当选美国总统,他在就职典礼上表示,希望与各国一起磋商,削减海军军备。稍后,英国外相贝尔福勋爵提出召开一个关于英日关系、美日关系、太平洋问题和战后海军竞赛的一揽子国际会议。这本来与中国没有什么关系,中国独立后,会议中不存在中国问题了。中国海军又很弱,无力,也无意干涉上述问题。

但是,在中国的积极争取下,美国和日本都希望邀请中国参加会议,中国还是参与了此次会议——中国参加此次会议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参加就是胜利,在实际问题上,并没有太多意见,唯一争取的就是把航母的吨位,由五万吨,提高到六万吨,最后也没用上。

美国是希望提高中国地位,使中国能够牵制日本;日本则想明确对中国海军的限制,就像日本公开宣称的那样——“在太平洋上,中国海军也应当受到限制”。

就是因为华盛顿会议中,日本为了在削减海军军备问题上取得英国的支持,日本才态度暧昧。不过,这也没有改变结局。

1922年7月16日,美、英、日、法、意、中六国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条约规定六国海军主力舰吨位为:美国525,000吨;大英帝国(包括各自治领)525,000吨;日本315,000吨;法国175,000吨;意大利175,000吨中国100,000吨。各签约国不得建造单舰吨位超过35,000吨的主力舰,主力舰主炮口径不得超过16英寸(406毫米)。华盛顿条约对五国海军航母的吨位限制为:美国135,000吨;英国135,000吨;日本81,000吨;法国60,000吨;意大利60,000吨;中国60,000吨。单艘航母吨位不得超过27,000吨,不得搭载8英寸(203毫米)以上口径的火炮。

日本仍然只得到了美国、英国海军主力舰吨位的六层。但就像我们都知道的那样,这是日本外交上的重大胜利。日本基本没有付出什么代价,就“在太平洋有一双绝对自由的手”。况且,根据中日同盟的约定,中日海军与美国海军主力舰吨位比为8:10,满足了自身安全的需要。

第82章

在别拉亚河,俄罗斯临时政府军失去了歼灭红军主力的机会。其后,虽奋起余勇,却为时已晚。图哈切夫斯基的到了喘息之机,迅速破坏铁路,一路后撤数百公里,在奥卡河重新构建了新防线。

其间,俄罗斯临时政府主力某部追击速度过快,脱离了主力部队,图哈切夫斯基敏锐地发现这一战机,在下诺夫哥罗德地区主动设伏,一举消灭了一个半师,打扫了战场后,方从容撤离。此后,白军的追击部队,就谨慎多了。谨慎也就意味着速度慢,红军在白军的护送之下,安全撤退到新防线,并得到了苏俄新的支援,战场局势有了微妙的转折。

得到了活动空间,图哈切夫斯基充分展示了他在战争上的天才,他利用多次小规模的战斗,提高红军的士气,并对新兵进行实战演练。就在白军为了无处不在的游击队而烦恼的时候,图哈切夫斯基开始了反击。在一连串让人眼花缭乱的出击过后,白军的左翼部队不知不觉已经与其他部队拉开距离。猛烈的进攻过后,是一次漂亮的围城打援。前来增援的右翼部队受到重创,只是在随后出发的主力部队的帮助下,才避免被全歼。

经过漫长的战斗,白军士气本就不高,几次失败后更是低落,白军的攻势减弱了。红军在图哈切夫斯基的指挥下,打了几个胜仗,但白军的兵力仍倍于红军,面对小心谨慎的白军,红军也无力进攻。白军进攻乏力,红军无力进攻,战斗变成了消耗战。

然而,形势明显向不利于白军的方向发展。

红军最大的问题在于,俄罗斯大旱造成的粮食紧缺。现在,一年时间已经过去了,新粮食马上就要下来了,那些为了应付饥荒的杂粮甚至已经有了收获,种种迹象表明,今年是个丰收年,饥荒眼看结束了。

白军劳师远征,物资补给需要运送几百公里,沿途还有游击队不断破坏铁路,劫掠物资,袭击列车。红军在自己的根据地作战,与莫斯科近在咫尺,物资补给援兵源源不绝。每时每刻,红军到在强大,莫尔恰诺夫再三考虑过后,又请示了高尔察克之后,终于决定撤退。

这个撤退的决定,是很出色的。作战讲究“当进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