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殿下吉言。”韶虎朝着赵弘润抱了抱拳,随即与后者告别,指挥着麾下魏武军缓缓向前。
此时,战场的魏军兵阵逐渐发生变化,本来作为前队的肃王军,逐渐向战场南北两翼退散,摆出一副鹤翼阵的架势,而由魏武军取代了他们原先了位置。
看到魏军这一变阵,韩将廉驳本来有些失望,因为他想的与魏公子润麾下的军队交手,而不是在两次北疆战役中至今没有什么赫赫威名的什么魏武军。
不过仔细一想,廉驳就感觉魏武军这个番号着实有些耳熟这不就是魏国百年前最具威名,后来却被覆灭在上党郡的那支步军嘛。
魏国重建了这支军队?
廉驳饶有兴致地摸了摸下巴,不怀好意地想道:倘若他再次覆灭了这支魏武军,这对魏军而言,是否会是一个打击?
但是这样轻松的想法,随着魏武卒迅速地摆出迎敌阵型后,便当即烟消云散了。
因为借着与生俱来的敏锐直觉,廉驳颇感意外地发现,对面那支魏武军的气势非常强大,这让他收起了小觑的心态。
“呜呜呜呜呜呜”
随着三声军号响起,魏武军开始向高墙一带逼近。
不得不说,当战争打到如今这种局面,魏韩双方将领彼此间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无非就是手底下见真章而已。
见此,廉驳挥了挥手,亦下令麾下步兵向前迈进。
由于双方的统帅性格使然,魏武军与太原韩军并没有出现一方攻、一方守的局面,而是都希望在气势上压倒对方,这使得这两支军队还未交汇,凝重而紧张的气氛便已点燃了战场,让置身于战场的双方兵将们仿佛感受到了决战之日的氛围。
纵使是率军出征多年的赵弘润,此时亦不由自主地攥紧了缰绳,暗自为大将军韶虎捏一把冷汗韶虎与廉驳,事实上是两位刚正面的将军,好比两头猛虎,相争则必有一伤。
而此时在战场上,太原韩军与魏武军这两支军队尽管还未近程交兵,但却已展开了远程的攻势。
只见太原韩军的弩兵们,发动齐射,致使漫天的箭雨向魏武军笼罩过去,一时间,箭如雨下,纵使是在后阵观战的赵弘润,都为魏武卒捏一把冷汗。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魏武卒用手中的盾牌护住头顶,居然硬生生地冲了过去。
隐约可见,许多浑身被箭矢插满,仿佛一个活刺猬般的魏士军士卒,竟然仍生龙活虎,冲入了太原韩军的阵型,让诸多韩军士卒大感惊恐这是什么鬼?!
为什么一个人胸膛插满箭矢,仍能活动自如?
这一幕,纵使是肃王军的兵将们看到,亦感觉困惑不解。
可能此刻战场上,赵弘润是唯一清楚其中真相的人
其实道理很简单,别看那些魏武卒们胸膛仿佛插满箭矢,可实际上,韩军的弩矢充其量只是击穿了他们身上第一层甲胄而已是的,魏武卒,是身披三层甲胄的重步兵!
记得宗府的文献中,就有对初代魏武卒的描述: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
意思是说,魏武卒身披三层铁甲,能开十二石之弩,每人背五十只弩矢,拿着长戈或铁戟,腰带利剑,携带三天的作战粮草,半天能走一百多里。
似这等强大的魏军,就算是如今的肃王军都难以匹敌,着实不愧是魏国的王牌军队。
当然,这三层甲胄指的可不是像肃王军那样的铁质铠甲,否则三层铠甲套上身,负重高达几百斤,这样魏武卒还能活动自如可就真见鬼了。
这三层甲胄,指的都是革甲,也就是用厚牛皮折叠缝制的皮甲,每层革甲的厚度约有小指的宽度,以至于当身披三层甲胄时,甲胄的厚度超过两个指节,堪称最厚实的防御。
在当时魏国乃是中原各国还未研制出坚固铁甲的时代,魏武卒就是靠着身披三层甲胄的强大防御力,力挫各**队,使魏武卒的威名响彻天下。
而如今,二代魏武卒沿袭了初代魏士卒的传统,同样是身披三层甲胄,但是,如今二代魏武卒的三层甲胄,可不全然都是革甲了,其中一层已被镶嵌甲所取代。
曾经赵弘润觉得,当时初代魏武卒之所以身披三层革甲,只是因为当时他魏国还未研制出坚固的铁甲,而既然如今魏国已拥有锻铁铸甲技术,那么革甲应该可以被淘汰了。
不过眼下,赵弘润忽然发现,当身披三层革甲、防御力不亚于身披铁甲的魏武卒在战场时,他们对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