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魏宫廷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302章 夏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ps:老家杨梅没有往年的好,过于酸,不像往年是酸甜的那种,不过还是很好吃。另外,上一章序号错误,这章纠正。

以下正文

事实证明,南梁王赵元佐不愧是魏国数一数二的统帅。

哦,事实上这位已被魏王赵润削了爵位,但不管怎么样,他判断地非常精准。正如他所预料的,在四月初的时候,当秦国发现在己**队短时间内无法在河西、河东两郡打开局面的时候,果然选择了兵出三川郡,自咸阳出兵,过灞水、经骊山,直奔华阴。

而此时,雒阳尉、安平侯赵郯,已率领约三四千数量的军队,进驻了函谷,即当年在一日战役中赵润战胜秦少君嬴璎的地点。

安平侯赵郯的这三四千军队,确切地说,根本不算是在天策府辖下挂名的正军,充其量就是挂靠在雒阳禁卫的名下,平日里主要负责巡视雒阳城内东市、西市等几个市集治安,防止有人滋事、斗殴、偷窃等等,根本谈不上有多少战力可言。

因此,安平侯赵郯在率军抵达函谷的当日,就命令麾下的这些士卒砍伐林木,在函谷一带构筑防御。

他颇有自知之明,在他看来,倘若秦国果真进攻三川郡,凭他手底下这数千乌合之众,绝非是秦**队的对手,因此,像什么击败秦**队这种痴人说梦就算了,能守一日是一日,若能守到诸国联军被他魏国的君主赵润击败,亦或是说守到燕王赵疆率领凯旋之师返回国内,那他就是此战最大的功臣之一。

四月十六日前后,秦军出现在函谷的西侧,兵力并不算多,据安平侯赵郯派出去的人手探查所得到的情报,这路秦军人数大概五六万左右,正军约占一半,其余大概应该就是黥面军跟楚国的粮募兵类似,但战斗力与士气却有天壤之别。

尽管秦国出兵三川郡的兵力比预测的少上许多,但对于安平侯赵郯来说依旧压力巨大,毕竟他麾下仅三四千几乎从未上过战场的乌合之众而已。

然而安平侯赵郯没有想到的是,在临近四月中旬时,庞焕、蒙泺等将领突然率领将近四万的镇反军驰援函谷,记得在得知镇反军到来消息之后,安平侯赵郯简直感觉不可思议。

毕竟据赵郯所知,庞焕、蒙泺等人所率领的镇反军,此刻应该还在山东(泰山以东)一带攻伐齐国才对,如何竟会出现在函谷?

正因为心中不解,安平侯赵郯遂在见到庞焕、蒙泺等将领时,询问了这个问题。

庞焕向赵郯做出了解释,不过却略过了诱反颐王赵弘殷这桩事,只说是南梁王赵元佐考虑到秦国或有可能从三川郡这边出兵,便叫天策府左都尉高括向镇反军下了命令,反正在庞焕等人率军前来函谷时,高括确实给他们补了一道调令。

在确认过那份调令的真实性后,安平侯赵郯立即便将函谷的防务委托给了庞焕。

平心而论,安平侯赵郯其实也是赵氏王族当中颇有能力的族人,但相比较庞焕这等将领,赵郯自忖还是不如对方,于是便将函谷的防务交给庞焕,他来给庞焕以及镇反军打下手。

反正在赵郯看来,只要能挡住秦国的军队,保护雒阳不受秦**队的进犯,这份天大的军功,应该足够他跟庞焕等人分的。

四月下旬,秦**队兵临函谷,对函谷狭道发起了进攻,却遭庞焕、蒙泺所率领的镇反军击退。

在旁瞧着这场仗的激烈程度,安平侯赵郯暗道侥幸,因为他觉得,若非镇反军支援及时,否则他恐怕当真守不住函谷几日,毕竟秦国的军卒,论悍勇完不逊色于魏卒,可不是像楚、齐、鲁等国的军队可以比拟的。

战后,安平侯赵郯亲笔写了战报,命人送回雒阳。

虽然他有心弄点军功,但即便主战方乃是镇反军,他自然也不好将自己吹嘘地太过火,只是在战报中稍微提了两句,以此向雒阳表示,这次击退秦**队,亦有他安平侯赵郯的一份功劳。

记得在送出这份战报前,安平侯赵郯还曾将这份战报给庞焕过目,免得庞焕误会他抢功什么的,不过出乎他意料的他,庞焕等人对此似乎并不看重。

说实话,庞焕、蒙泺等人这次还真不看重,因为他们也有自知之明他们在没有得到君主赵润或天策府调令的情况下,擅自因为南梁王赵元佐的书信就从齐国退兵,这已注定他们的统兵生涯将到此为止。

因此有没有军功什么的,对于他们来说意义已经不大。

倘若他们此番击退了秦**队,可能还能保留一条性命,否则,那还真不如索性战死在沙场上为妙,这样还能博一个好名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