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魏宫廷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329章 魏齐之战(三)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来说,其实赵润从未怨恨过赵昭,像什么身为魏人却在齐国为相之类的怨恨,赵润从未想过。

因为在他看来,赵昭已为他魏国付出了许多许多。

就好比在最初的魏楚之战中,若非赵昭主动前往齐国为质子,说服了齐王吕僖,使齐国陈兵于齐楚边界,对楚国施压压力,事实上当时的楚国,完有能力一手摁死魏国。

要知道当时的楚国,似寿陵君景舍、上将项末、昭关守项娈、新阳君项培、邸阳君熊商、西陵君屈平等人皆在,倘若楚国果真对魏国发动面战争,魏国必败无疑哪怕魏国召回当时仍流放于南梁的南梁王赵元佐,召回隐居的禹王赵元,亦无济于事。

因为当时的魏国,根本不足以与楚国抗衡。

虽然在四国伐楚战役中,魏国通过对楚国开战,已经还清了欠着齐国的人情,但赵昭此前为了说服齐王僖而许下的终此一生留在齐的承诺,却无法因此而抵偿。

随后,在魏国与韩国的战争中,当时刚刚平定了诸公子内乱的齐国,亦在赵昭的恳请下,将田骜、田武、田恬祖孙三人率领的巨鹿水军派往韩国东部,尽可能地减轻韩国对魏国的压力。

必须承认,就算是远在齐国,赵昭亦在不遗余力地帮助母国,促成魏齐交好,尽可能地使魏齐两国变得更加密切,共同抵抗北方的韩国与南方的楚国所带来的威胁。

说实话,倘若魏国始终保持当年那不上不下的国力水准,魏齐两国绝对不会闹到后来那种局面,问题就在于魏国崛起的太快了,尤其是在五国伐魏那场战争中,魏国以一敌五,将五个敌人纷纷打趴下。

倘若这五个敌对势力仅仅只是像三川、宋郡叛将南宫那种货色,其实倒也不至于让中原各国引起恐慌,但偏偏在这五股敌对势力中,非但有韩国与楚国,还有西垂的秦国。

在以一敌五的情况下,歼灭三川乌须王庭,击溃宋郡的南宫,又击败了韩国与楚国,使楚国百万大军葬身于雍丘,这如何不使中原各国对魏国的崛起感到惊恐?

原来中原的局势,是各势力、各联盟分庭抗衡,比如同时钳制着楚国与韩国的齐鲁(宋)三国同盟,虽然齐国当时是中原霸主,但他本身并不具备吞并韩国与楚国的实力,因此倒也不至于让韩国与楚国感到惊恐。

但魏国不同,魏国是单凭自身一国,就展现出了能同时击败韩国与楚国两个大国的实力,彻底地打破了中原各国原来的平衡,以一个绝对强霸之国的姿态重新出现在世人眼中,这就让中原诸国感到畏惧了。

更别说,魏国还有一个迄今为止从未打过败仗的魏公子润。

因此,在魏国的压力面前,韩王然才会竭尽力促成韩齐楚三国同盟,来对抗魏国。

或许有人会觉得,赵昭没有在诸国伐魏的战争中返回魏国,帮助魏国抵抗联军的进攻,实在是枉为魏国的公子,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因为那场战争,就算赵润在大梁战役中被楚水君击败,魏国也不会有亡国的危险,因为魏国一旦战败,转为弱势,当时联军的齐将田耽,将会立刻带着鲁**队脱离联军,甚至于调转枪头联合魏国对付楚国这也正是貌合心不合的联军被魏国击败的原因。

齐国的目的不是为了覆亡魏国,而是为了削弱魏国,只因为魏国崛起的速度太快,快到破坏了中原各国间原有的平衡。

至于赵昭返不返回魏国,就当时来说影响确实不大,相反他留在齐国,还能给魏国留一份保障尤其是在魏国战败的时候,相信他会重提魏齐同盟,使魏齐联合共同对抗楚国。

但残酷的现实是,魏国取得了那场战争的胜利,这才使得赵昭的‘保障’,变得毫无意义,因此赵昭才会被人误认为魏国的叛徒。

但事实上并不是。

假如魏国没有君主赵润这个人,而是前太子赵礼或者雍王赵誉成为君主,身在齐国的赵昭,相信就会成为魏国相当可靠的助力,因为赵昭的存在,可以很大程度上影响齐国的外交策略。

但很可惜,魏国当代君主乃是雄主赵润,在这位君主的带领下,魏国已非曾经那个处于几个强国夹缝间的小国,而是气吞天下的霸国,这才使得赵昭的存在变得可有可无,充其量只是魏国的一个保障而已。

另外,但凡涉及魏国的事,赵昭从来都是缄口不言,从未给齐国出谋划策,这其实已经做到了身为魏人的职责,但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却亏对于他齐国左相的职责。

因此,赵昭最后才会服毒自尽,为齐国殉国,因为作为魏人,他没有做出有害于魏国的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