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大妈连忙进屋唤道:“三元啊,你不是要去京城吗?来,跟着二姑父一同去平阳县,再跟着白家的商队一同去。”
谭三元点头,“是,娘。”
其实这次魏帝派了不少人跟着他,等到了平阳县自然就会有人带他去京城。
谭大妈连忙进屋将包好的包子和煮好的整鸡蛋,还有蒸熟的玉米,装在了一个包袱里,一边拿上马车一边说道:“三元,这个你留在路上吃。”
说完,又转身进屋,从枕头底下拿出一坨用布包好的碎银子,上前塞到了谭三元的手里说道:“这些银子你拿着,在京城的时候不要舍不得花银子,该吃吃,该喝喝,现在咱家不缺这点银子。”
谭三元在京城住在宫里,自然是不缺银子,不过他为了让谭大妈安心,还是将银子收了下来,“娘,你放心,我一个人能照顾好自己。”
谭大妈其实心里也明白,谭三元可能就是端王,哪里会缺衣少食,但是她还是觉得给了银子,才能放心。
做娘的,不敢疏忽一点,要是万一他不是呢?
想到这里,谭大妈心情渐渐好了一些。
这会儿,谭老爹也回来了,他没有谭大妈那般舍不得,可能是儿子离家多了,也已经习惯了,对儿子们有了异常的信任,只是嘱咐几句,“三元,记得多给家里写信。”
谭三元笑着应道:“爹,以后,我每五天写一封。”
谭老爹笑道:“那倒是不用了,十天一封就行了。”
谭三元点头笑,“那也行。”
随着一家人到齐,谭三元一一告别后,上了赵管家的马车,缓缓离开了封平村。
而谭一两却没有立马回去,现在战事已平,他平时只要去周江县的营地训练军队便可,所以就在周江县和封平村,走近路,两边跑。
随着天气越来越炎热,小七月和小六斤迎来了自己的四岁。
他们从此便开始了正儿八经的学堂生活。
没过三个月,两个人就在村子里名声大噪。
两小娃娃,一个能背出一百多首诗。
另外一个能背出两百多首诗。
这比普通七八岁的孩子都还要厉害。
村里村外的人,渐渐有不少人来谭家,找谭大妈,问她这两孩子是咋养的。
谭大妈有些晕头转向,摸了摸自己的后脑勺,笑道:“我也不知道是咋养的,我就是个做酱菜的。”
这话一出,不得了了。
村头村尾的人都围在一起说:“你们知道老谭家的孩子咋都这么聪明吗?”
“为什么?”
“都是因为吃了自家做的酱菜,所以才一个个脑子灵光灵光的。”
“呀,这酱菜还有这个本事?我不信。”
“我也不信,这可是谭大妈自家说的,不信也得信。”
这话没传多久,就变了样。
“大婶子,大妹子,你们知道谭家酱菜吗?”
“知道知道,味道还不错,我们家偶尔吃一点。”
“他们酱菜不得了嘞,听说吃了能长脑子,傻子都能变成状元。”
“还有这样的事?”
“那当然,不然你看她家酱菜怎么卖得这么好?”
“也对,也对。”
渐渐的,这话越传越远,最后传到了京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