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深夜,刘辩才停住笔,看着笔墨未干的字迹,伸手拿起茶杯。
左栗站在一旁,连忙端起茶杯递给刘辩。
刘辩瞥了他一眼,脑子有些僵,随口道:“外面有什么事情吗?”
左栗躬身在潘隐前面,道:“陛下,年底了,外面朝臣聚集的十分频繁,隐有串连的迹象。”
刘辩喝了口茶,清醒了一点,目光仍在字迹上,道:“尚书台有什么动静?”
左栗抢话似的道:“尚书台一切如常,丞相、王公都是通宵达旦……太尉还在告假。”
董卓在尚书台被孤立,是以为了表达不满,一直告假。
刘辩嗯了一声,道:“没事了。”
左栗躬着身,道:“是。小人告退。”
左栗退后几步,潘隐悄步上前,递过一道奏本,低声道:“陛下,这是尚书台送来的。”
左栗见状,神情恭逊往后退,眼神冷意一闪。
刘辩打开看去。
这是一道弹劾王允的奏本,指责他结党营私,败坏祖制,打压异己,邀宠于上,害命以下,朝野胆寒,误国误民等等。
相比于阴桐的浮夸,这道奏本夯实的多,举出了很多例子,似模似样。
而后,刘辩就看到了二十多个署名,不由眉头一皱。
刘辩拿起茶杯又喝了一口,看着这些大部分陌生的名字,自语般的道:“都是三公府的人吗?”
潘隐躬着身,道:“还有九卿,司隶校尉,尚书台,御史台等都有。”
刘辩眉头动了又动,片刻后,淡淡道:“让丞相去处理吧。”
潘隐接过奏本,道:“陛下,近来,弹劾丞相的奏本也不少。”
刘辩抬头看向他,又瞥了眼站在门口没走的左栗,道:“荀攸还没消息?”
左栗小碎步回来,道:“小人派人去魏郡打探了,还没有回信。”
刘辩依靠在椅子上,面色思忖。
从京城到冀州,再到邺城,一路上十分不太平,即便乔装打扮,还是有被发现的风险。
整个大汉十三州,刘辩能说完全控制在手里的,也就是一个司隶,外加半个并州。
‘希望没事。’
刘辩心中轻吐一口气,暗自道。荀攸是他重点培养的人才之一,可不能出事情。
“陛下。”
这时,不远处响起一道声音,徐衍小心翼翼的站在门口。
刘辩转头看去,道:“什么事情?”
徐衍快步进来,递过一道奏本,道:“陛下,大司马府紧急送来的。”
又是哪里出事情了?
刘辩下意识的皱眉,没办法,整个大汉好像都在打仗,捷报以及败事的消息纷至沓来。
刘辩借着灯光打开,扫了眼,又惊又喜。
这是荀攸的奏本,他详细说明了他们一路遇到的困难,尤其是重点描述了应劭的‘有勇有谋’。
“不错不错!”
刘辩心头振奋,满脸笑容,道:“应劭真有这般能力,那冀州朕能放一半心。”
刘辩继续看着,到了最后,双眼骤然一睁。
荀攸说他在巨鹿找到了荀彧的消息,将会去拜访,劝说荀彧入京。
“荀彧……”
刘辩绷着脸,低着头,心里无比激动,双眸灼灼。
荀攸护送应劭去冀州,除了给应劭站台,另一个任务,就是寻找带着宗族去冀州避难的荀彧。
没想到,荀攸这么快就找到了!
“好!”刘辩一拍桌子,忍不住的站起来,来回踱步。
他需要的是一个能够持重守中、总览全局的人,而荀彧最为合适!
潘隐,左栗,徐衍看着刘辩突然的这么大反应,面面相窥。
好一阵子,刘辩抬头看着黑漆漆的屋梁,自语道:“太年轻了,安排个什么职位呢?”
荀彧今年才二十六七岁,出任过守宫令,简单来说,就是管理一些文书、书籍之类,能力是一方面,想要他步入中枢,还得熬一熬资历,积累声望。
刘辩在那想着,心里冒出一个个官位。
最终,锁定在盐官与太仓令上。
这两个官职,是他目前最为看重的两个地方,涉及‘钱粮’二字。
不知道过了多久,刘辩忽然回头,看着紧盯着他的三人,道:“还有事情吗?”
左栗一怔,犹豫着道:“陛下,宫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