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京航大学那边。 由于已经是暑假期间,因此课题组里面的硕士生们都陆陆续续回了家,还留在学校的就只剩下方振、姚梦娜还有常浩南三人。 方振是准备一鼓作气,完成那个机翼颤振分析的项目结题报告。 姚梦娜则是准备留在学校继续学习计算流体力学仿真方面的知识。 至于常浩南…… 其实是因为他预判到了杜义山应该会找个项目让自己加入,所以在学校等着。 因此过去的几天里面,他一直在继续研究不同条件下叶片外形对叶栅内部附面层气流分离的影响。 非要说有什么实际收获的话,就是《航空学报》的编辑部来了封信,表示他的论文已经被直接录用,将在9月份正式见刊发表。 以及吴懿范把剩下的3200元尾款结给了他。 说明之前那个风扇设计应该是成功地战胜了富士电机的竞品。 当然这件事情造成的影响终究有限,只是让常浩南的科研点数增加了4点。 好在无论是设计风扇,还是给603所做机翼颤振分析的项目都是完全依靠他自己,并没有让系统帮忙。 因此现在他手中总共有80点科研点数,哪怕面对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在有思路的前提下应该也足够解决了。 不过悠闲的摸鱼生活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 四天之后的一个早晨,杜义山突然打来电话,让还留在学校的课题组成员准备参加当天下午的一场专家评审会。 方振和姚梦娜听到这个消息无不一脸懵逼,毕竟他们之前根本毫无准备,而且也从来没见过催得这么急的学术会议。 而早有心理准备的常浩南则是已经大概猜到了这次所谓“评审会”的真实情况。 估计是有项目要找上门了。 而且看这个架势还不像是一般项目。 …… 尽管已经提前有了心理准备,但是当常浩南在会议室门口看到里面的情况时,还是下意识深吸一口气,被惊得瞪大了眼睛。 房间的面积不大,只摆着两张桌子。 里面的人也不多,算上杜义山才四个。 但他恰好认识另外三个人中的两个。 分别是华夏航空工业总公司董事长梁卓平和601所副所长,歼8-3总设计师杨奉畑。 由于八三工程立项远比明确了总工程师负责制的941工程更早,所以总设计师就相当于这一型号的负责人。 最后一个是位女性,虽然没见过,但是既然能和前面几位坐在一起谈笑风生,想必身份也不会一般。 这样的配置,即便只有四个人,也足以称得上是大场面! 至少常浩南在重生之前从来没见过此等阵仗。 第一个被请进去的是方振。 不过他只在里面呆了不到十五分钟就出来了。 常浩南的心态倒是还比较稳,但旁边的姚梦娜赶紧凑了上去: “都聊了点什么?项目的内容么?” “嗯……不完全是。”方振的表情还有点懵:“除了跟咱们组项目有关的问题之外,还问了不少之前学的课本知识,好在我基本都还记得,另外就是一些和计算流体力学有关的东西,这个我就不太熟了,不过你们两个应该擅长。” 简单聊过两句之后,姚梦娜就被第二个叫了进去。 她在里面呆的时间更长一些,大概有二十多分钟。 当姚梦娜被问到在里面的情况时,明显犹豫了一刹那。 “跟刚才方师兄说的差不多,但是最后那个白头发的姓杨的专家问我,咱们给603所做的那个颤振模拟项目能不能用在作战飞机上面。” 杨奉畑的名字在这个年代还并不算很出名,所以姚梦娜不知道对方是干什么的也很正常。 “你怎么说的?” “之前师弟跟我专门说过这个事情,咱们研究大展弦比平直翼的时候是把研究对象视为梁式机翼然后用偶极子格网法,一般作战飞机都是三角翼或者后掠翼,没办法直接生搬硬套。” 姚梦娜说着朝常浩南投来了感激的一瞥,事到如今任谁都能看出来这架势不一般,说是评审会其实更像是一次面试,所以多答上来一个问题必定是有好处的。 终于轮到常浩南进去了。 实际上,把他一个本科生放到最后,本来就说明了一些事情。 当常浩南在靠近门口的那张桌子后面坐好之后,虽然对面四个人的动作并没有什么变化,但他可以明显感觉到,现场的气氛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经过了简短的开场环节之后,双方之间的交流很快进入了正题。 前面的问题都是由梁卓平提出的,跟姚梦娜和方振并没有什么区别。 但是当常浩南表示自己最近在研究采用叶片弯掠设计控制叶轮机械叶栅内涡结构的课题时,旁边的另外两个人几乎同时眼前一亮。 尤其是常浩南一开始没认出来的那个女人,几乎马上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根据开场时的介绍,她是国防科工委系统工程三司的司长,姓周。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