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常浩南和姚梦娜都是二十出头身体状况最好的时候,加上一共才飞了一个半小时左右,因此倒也感觉不到什么旅途疲惫。 刚才在路上的时候,二人就已经商量好,到了601所之后要尽快开始熟悉工作。 当然,熟悉工作是姚梦娜的想法。 对于常浩南来说,这种给大项目当螺丝钉的活简直不要太熟悉,所以他想的是用最快的速度体现出他们这个课题组的价值。 “杨总,刚才坐飞机过来的一路上几乎都在休息,所以我们的想法是最好能今天下午就开始工作。” 姚梦娜果断开口拒绝了杨奉畑让他们休息一天的建议。 “嗯……我的打算是让你们通过明天的研讨会了解一下具体的项目情况,在学校做课题跟我们这边做项目区别还是挺大的,你们之前对飞机总体设计可能也没什么概念。” 杨奉畑说完之后摸着下巴思索了片刻: “也罢,既然你们有这么高的积极性,那吃完午饭之后我先带你们去机房,先跟数字化设计组的其他成员认识一下。” …… 601所的机房在一个相对偏僻的建筑里面,建筑外墙上挂着四个大字“计算中心”。 这是放在二十几年后也并不过时的称呼。 根据杨奉畑的介绍,这是当初专门为了进行数字化设计而准备的,足以看出所里对此还是相当重视,但直到目前为止的,数字化设计组的进度都并不算是很乐观。 二人跟在杨奉畑身后走了进去。 身为八三工程的总设计师,杨奉畑的出现自然是引发了一阵骚动,几分钟之后,一名身高中等、看上去大概30多岁、带着眼镜的工程师一路小跑着来到了三人面前。 “杨总,您……您怎么突然来了?” “行了林工,不要紧张,这次我来不是查你们进度的。”杨奉畑说着往侧边跨出一步,让开了半个身位对着常浩南和姚梦娜介绍到: “这位是咱们601所数字化设计组的组长,林示宽工程师。” 此时林示宽才注意到杨奉畑身后还跟着两个人。 “这二位是我这次从京航大学那边请来的数字化设计和计算流体力学方面的专家,姚梦娜博士和常浩南……博士。” 常浩南眼下还是本科生,但他直接攻读博士的事情基本上已经板上钉钉了,这么说倒也不算有什么太大问题。 “专家可不敢当,直接叫我们名字就好,现在华夏的飞机设计数字化还处在刚起步的状态,咱们都是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吧。” 姚梦娜这句话说得非常有水平。 从刚才林示宽见到杨奉畑时候的表现来看,由于进度长期达不到预期,整个数字化设计组的士气可能都有些问题,甚至存在一些畏难情绪。 尤其是在型号总师面前完全处在一种抬不起头来的状态。 而姚梦娜的回答就很好地顾及到了所有人的感受,没有进一步刺激到林示宽可能本就已经比较敏感脆弱的心理。 三个人分别握了握手之后,就算是互相认识了。 “感谢杨总还惦记着我们数字化组,非常荣幸能请到两位京航来的专家帮忙。” 林示宽果然已经比刚见面的时候放松下来不少。 “那林工你先带着他们熟悉一下项目的大体情况,有什么问题或者需要的话再联系我。” 八三工程目前正处在攻关阶段,杨奉畑可以说是日理万机,自然不可能一直呆在这里,因此在安排好了两个人之后便转身离开了计算中心。 “姚博士,常博士,请跟我来吧。” 随后的两个多小时里面,林示宽先是带着二人参观了一遍机房设备,然后开始介绍他们这段时间以来的工作内容。 实际上,这个数字化设计组是1995年初成立的,距离现在还不到两年时间。 换句话说他们这个组成立的时候,歼8-3的01架验证机都已经首飞了。 因此林示宽他们第一个阶段的任务跟设计关系不大,主要是把过去的纸质设计图转为更加直观的几何建模,算是个堆工作量的活。 然而就是这个一开始看上去非常简单的任务,他们做了将近一年半都还没有完成,更不用说后面利用数字化技术对飞机进行改进了。 所以林示宽的意思也很简单,希望至少能帮他们找到是哪一步出现了错误。 这个事情的答案,常浩南恰好是知道的,因为在原来的时间线上,他毕业之后正好赶上了整个华夏航空工业从传统设计法全面转型数字化设计的阶段,林示宽遇到的这些问题,他也同样遇到过。 简单地说,数字化设计远不只是拿电脑代替绘图板那么简单,而是一套完整的设计思想。 但正当他组织语言准备开口的时候,旁边的姚梦娜却抢在了前头。 “其实这个问题……我倒是知道怎么解决。” 常浩南下意识转头看向了对方。 “我刚读博士的时候,尝试过自己用数字化方式设计一些简单的飞行器,就遇到了跟你们一样的问题。”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