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的三个大队。在不到半个小时的进攻中,日军战斗减员三分之一,整整损失了一个大队的兵力。
随后在一整天的战斗中,日军重新组织了数次进攻,乃木希典尝试了多重办法,把加特林机关炮前置,提供直射火力。正面牵制,侧面主攻。甚至是命令部队挖掘壕沟将出发阵地尽量向前推进。但是无论哪种方法,在面对有这成型堑壕系统。以及坚固支援点的防御体系面前都碰到头破血流。…。
即使侧面攻击时暂时拥有兵力和火力优势,但是清军可以顺着战壕即使增援。而只有步枪的日军步兵火力和远有机枪近有盒子炮的清军步兵火力根本就不成正比。而炮兵又没有绝对优势,即使开始的火炮直射可以摧毁对方部分单位。但是随后而来的报复火力依然可以将日军炮兵压制住。。…。
直到后来,日军决定使用大量的37MM轻炮用于对付那些灵活的轻机枪小组。而低重量。。方便转移和隐蔽的轻炮确实对清军的防线构成了一定的压力,往往这些火炮打了几发炮弹后就迅速转移。清军迫击炮想报复都不一定来得及。
“如果没有绝对火力优势,堑壕体系加上机枪和迫击炮对于步兵的杀伤是极其惊人的,大量的成建制的冲锋对方的堑壕工事无异于送死,即使可以打开一个突破口,对方依然可以顺着交通壕到达突破口。并且成功封堵。”乃木希典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的总结。
而与此同时他的对手。台湾新军的杨天明营长则从攻击角度对攻破堑壕体系进行了设想:“想攻破对方的堑壕体系,第一是短时间内的高强度火力急袭,必须可以将对方的防御工事中的大部分在短时间内摧毁。第二是持续的火力压制,防止对方从别的战区增援攻击点。
将你要攻击的阵地从对方的防御体系中分离出来。第三是速度。如果等对方反应过来,那么一切都晚了。快速占领突破口随后巩固是很重要。第四就是足够的自动武器的轻炮迫击炮。在战壕外,你要用便携的火炮对付工事,而在战壕里面你要对付蜂拥而至的敌军。”。…。
感谢书友打你的脸、轻风别夜、啊9690620、黑天不落、N12345;以及liang的打赏。平壤攻防战已经拉开序幕,请求大家火力支援(未完待续。。)
。
甲午之华夏新史第二百一十一章 牡丹台炮战
事后乃木希典曾经抱怨说没有得到师团重炮和大本营直属重炮厂的支援以至于第一旅团在付出了巨大代价后依然无法突破清军阵地。{。。/书友上传更新}那么实际情况呢也确实是这样,山地元治也确实没有因此处分乃木希典。但是日军的重炮部队绝对没有闲着,山地元治将重炮部队放到了牡丹台高地的争夺战中。
牡丹台高地是平壤城北的最高点。谁能占领它就能将火炮放置在山上,然后居高临下攻击平壤及其周边地区。所以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所以双方都将最强的部队布置在了牡丹台高地的战场上。
聂士成投入了曾经参加过成欢之战和月峰山血战的北洋新旧军主力。并且让左宝贵的奉军作为预备队随时准备支援。在火力支援方面。则集中了一半以上的105MM重炮和大量的120MM迫击炮进行分层次火力压制。并且将一部分75MM野炮。。57MM野炮拉到山上从上到下直射日军。除此之外,还将一些37MM机关炮安置在加固掩体中,以便在机枪火力不够的情况下能力挽狂澜。
而日军也集中了手头的精锐部队,日军第一师团师团长山地元治中将亲自指挥第一师团第二旅团和第三旅团的一个联队,在炮兵联队和大本营直属重炮厂的支援下对牡丹台展开轮番攻击。。…。
并在开战前,趁着晚上在出发阵地修建了大量的掩体和炮位。尽可能的将出发阵地前推和加固。大量的75MM野炮和180MM重型臼炮(可能是这个口径,资料不是很准)冒着清军火力的打击。在后方107MM加农炮和120MM加农炮的掩护下,被日军炮兵推进了掩体。可以说。山地元治不惜血本,将最好的装备和兵员投入到了牡丹台战场中。
就在乃木希典向船桥里阵地发起进攻后不久。在牡丹台战场上。准备已久的日军重炮集团终于露出了令人胆寒的獠牙!“炮击,大家小心。”正在指挥部掩体里向外张望的邵宇突然看见一个个光点划破了还有些黑暗的天幕。距离阵地8公里处的日军炮兵阵地上,一个个橘红色的火球喷薄而出。一发发重炮炮弹如同流星一般划过天际落到了牡丹台清军阵地上。
虽然早已经有准备,但是突如其来的炮击还是让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