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海权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47部分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了吧?不少字日军自己还要住呢!

但是相对而言,荣禄和依克唐阿的部队可就惨了,荣禄的西北练军还好一些,但是依克唐阿的东北地方军队的情况只能用悲剧来形容。整天混吃等死的八旗军队最多也就是出去吓唬吓唬土匪。何时想过在战场上面对训练有素的日军作战?结果这些当年的八旗铁骑的表现还不如临时征召的猎户好,人家至少见过血!…。

这样一支部队在装备不足,防御工事基本没有的情况下和日军打会是什么结果?一般人是根本想象不到的,如果说历史上甲午战争中没了相对精锐的北洋军的清军和日本打交换比为1比几十的话。在这里依克唐阿的部队交换比直接冲破了100大关!面对的机枪火力和火炮,军械训练都不足的东北地方军队和经过强化的日军打那根本就是送死啊。。…。

除此之外,因为后勤运输的不畅。再加上日本人凶残的本性,这支日本第二军彻彻底底的变成了一支“蝗军!”以至于多少年后。老东北的人们提起日本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些抢东西不择手段的家伙!为了筹措足够的物资,日军所过之处可以说是寸草不生,都能饿得死老鼠!没办法啊,日本第二军加上政府将近8万多人。。再加上马匹牲畜的消耗,这更是一个大数字,而当时东北才有多少人?才开垦出了多少耕地?再加上旗人有国家供养,又很少直接从事劳动,东北的粮食更是少。

经过长达数月的战斗,东北壮劳力损失巨大,而粮食和基础设施的损毁更是严重,说辽阳以南基本上是白地也不足为过。可以好不夸张的说,东北,这个满清崛起的龙兴之地,经过几个月的高强度战斗无论是人力还是财力上基本都已经被打空了。没有外力的介入,东北这个烂摊子可真不好收拾!

这是件坏事,但同时也给了徐杰机会!清王朝不可能看着东北就这样烂下去。毕竟这是满人的老家,于情于理都应该给当地人一条活路!而且现在日本完蛋了,但是俄国还在!俄国人在战争中对日本的援助即使一般人都能看出俄国对清国的企图!所以必须需要在恢复经济的同时。…。

加强军备!在这个问题上。慈禧和光绪与北洋的看法是一致的。

那好了,现在谁有能力和势力去收拾这个残局?满人不行,虽说荣禄在满人中也算有才的,慈禧也相当看重,但是让此人去搞工业去搞经济还真不行。清朝中枢已经开了允许民间办厂的口子,那北洋就绝对不允许它再合上!而荣禄肯定不适合搞这个,在关系到清国基础的问题上,即使慈禧再偏袒荣禄,也绝对不会让一个注定办不成事的人去做。

既然满人不行,那就只能是汉人。南洋的刘坤一不行,此人相对而言还算守旧。搞这些新的肯定不行,而且鞭长莫及。他在南方主政,如何能了解北方?这样一来剩下的就是李鸿章的北洋了。虽说清政府不会老老实实的将东北的控制权交给一个汉臣。但是在形式下,李鸿章争取一下至少可以获得半个东北的控制权。

除了东北以外,徐杰还需要在南方下一番功夫,清廷的财源在南方,尤其是浙江一带。这里本来就经济发达。如果能将这块控制住,北洋方面的势力就更大了。尤其是现在,闽浙总督实际上管着闽浙台三地。按照历史上来说,这一年应该是边宝泉上任闽浙总督的时候,但是呢,历史变了,为了甲午战争费尽心力的刘铭传显然应该“更进一步”!在军功和在台湾政绩的支持下,北洋努努力把刘铭传放到闽浙台总督的位子上应该问题不大吧?不少字毕竟当年刘铭传可是要接任福建巡抚同时管福建和台湾的,后来在他的要求下,台湾单独成为一省,他成了台湾巡抚!…。

。…。

相对而言,刘铭传在台湾的政策,更适合民族工业的发展,闽浙一带的商家就因为台湾的政策更好,而多在台湾开矿设厂。所以在民意方面,刘铭传是有优势的,只要北洋敢要,现在势单力薄的中枢对于这个普天下第一大强番恐怕还是力有未逮的吧?不少字而且在报纸这种可以“掌控”舆论的工具下,即使清流也说不出一二。此次大战,直隶出力最大,其次是台湾和两广。作为台湾巡抚的刘铭传更上一层楼还是符合民意的。

至于两广和四川吗。。因为甲午战争的大胜,居功甚伟的李翰章肯定可以继续在两广做他的两广总督,而四川的刘秉璋吗?此人本来就是淮系出身,和李鸿章的关系还是不错,虽然对于西洋工业等不了解,但是看在老李的面子上,在四川安插一些北洋的人还是可以的,毕竟现在的淮系部署都在北洋这杆大旗之下,有李鸿章出面,大家都能团结分到一些好处,但要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