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海权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08部分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

至于运输部队吗?徐杰同样将分成了两种,一种就是简单的“乘坐着卡车”的步兵,用于增加步兵部队的机动性,来弥补因为骑兵不足而造成的机动兵团数量不够的问题。用于侧翼迂回或者穿插,以及执行某些特殊任务。而第二种则是牵引炮兵,对于105MM甚至150MM重炮来说。单纯用马匹进行牵引实在是过于费劲。所以徐杰计划将一部分重炮用经过特殊改造的牵引车进行牵引。至于这两支部队的具体规模吗,徐杰还真没法确定,毕竟现在可以使用的车辆保有量变化速度太快了。只能尽量提供。

除了这支连雏形都算不上的“机械化”部队外,为了维持地方治安防备敌对分子的破坏,徐杰还需要一支宪兵部队。这支规模不大,但是全员配马的部队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重点城市和中枢的宪兵部队,作为处于后方的城市和乡镇,遭到对手进攻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发生各种暴乱的情况还是无法避免的,尤其是当清政府被推翻的时候,一些暴动和骚乱是无法避免的,所以这些装备了精锐轻武器的部队将用于第一线的平叛。而另一支部队则是为了对付可能从战线缝隙处渗透进来的哥萨克骑兵而准备的。他们将在负责重要交通线和兵站的巡逻,并且在必要的时候最为预备队参加到一线战斗中。。…。

感谢书友xdhxdh的打赏~~~,以及书友有微风拂过的月票支持~~。4000字大章送上,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欢迎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甲午之华夏新史第三百八十六章 慈禧的应对

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不透风的墙,所谓的保守秘密最多只是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可以做到,更何况,光绪的措施连“所谓的墙”都不如!在光绪等人眼中认为只要几个人收口如瓶就够了,但是实际上如此大的行动即使所有参与者都保密,也依然会被对方察觉,更何况某些人本身就是慈禧打入到帝党内部的钉子!

虽然那些人不知道光绪到底通过什么途径获得了大量的装备和资金,但是他们只要知道帝党实力的增强对于后党来说是个天大的威胁就够了!。而这些间谍们则十分迅速的将这些情报送到了慈禧的桌面上。而此时的慈禧也无法再保持淡定了,原先的帝党在他眼中仅仅是棘手而已,而现在,帝党已经具备了将其推翻的可能!这让视权利为生命的慈禧如何能安心?于是连夜召集庆王和荣禄商讨对策!

“皇上看来是真要动手了。”看了看密探送来的折子。。荣禄有些焦急的说道。

“也不知道袁世凯和翁同龢他们从哪搞到如此多的银子和武备,照这个速度下去,恐怕袁世凯的军队全部换装后还可以再多征召5000人左右的部队。尤其是这些新式的速射火炮,据说射速数倍于原有的克虏伯行营炮。在加上这些机枪和充足的弹药,怕是京城的攻守之势要改变了。”庆王看了荣禄一眼,随后说道。。…。

“你们对这个袁世凯了解多少?谁能在背后为袁世凯提供如此充足的装备?是李鸿章?还是其它人?”慈禧脸色还算平静,但是语气中的寒意让人胆战心惊。国库有多少银子她可是十分清楚的,别看翁同龢执掌户部,但是也绝对不是他可以一手遮天的!更重要的是国库本来就没多少钱,想拿也拿不出来啊!

“这袁世凯当年在北洋也算是一员猛将。精于世故城府很深。而且对于权力有着极大的**。当年甲午战争之前。因为和李中堂的门生在陆师的问题上产生过冲突,彼此之间积怨很深。所以在甲午战争中袁世凯称病在家,结果战争结束后,李鸿章的那位门生在北洋体系中如日中天,这袁世凯也因为在甲午战争中的做派而被李鸿章疏远,在这种情况下,袁世凯可能感觉在中堂大人那里没什么前途了,于是便退出了北洋。同时带走的还有北洋旧军中的一部分。所以,对于这个袁世凯。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徐杰,都不会有什么好感。”庆王别的不行,但是对于这些官员们的履历倒是十分清楚。。…。

“如此说来,这袁世凯倒还是有些本事的。如果不是那位从海外归来的徐大人。恐怕这袁世凯就可以在北洋中大展拳脚了。”荣禄说道。

“这袁世凯的新军到地战斗力如何?与我西北练军相比谁更强一些?”慈禧对袁世凯倒是不关心。她关心的是双方的军力!

“虽然袁世凯的陆军出自北洋,但是据臣所知。这些部队都是那些被淘汰的旧军,战斗力无法和北洋新军相比,装备上也差了不少,当初刚组建的时候,所拥有的不过是李鸿章碍于面子随便拨了点打法了事,不过这袁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