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海权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14部分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都在北洋或者北洋的支持者的掌控之下。但是西北和青藏地区却还是依然游离于北洋的控制之外,或者说即使清朝最强盛的事情,清国中枢对这些地区的控制也是比较弱的。否则也不会出现准格尔叛乱和新疆大小和卓的叛乱了。

对此,北洋尽可能的为可能出现的暴乱做准备,一方面北洋需要收买或者劝说当地的一些实力派接受新的政府的统治。并且给予一定的利益,但是同时,在一只手拿起胡萝卜的同时又必须准备好一根棒子。而且在徐杰的计划中,这些占地为王的人中有一部分并不适合在局势稳定后继续掌握一方军政,所以,徐杰在军事准备的同时,还需要调集大量的官员准备接替一些当地政府的职权。总之徐杰的原则很简单,如果对方合作,他至少可以允许对方回家做富家翁。如果对方抗拒的话,那就予以坚决消灭!。…。

至于对外方面吗?目前与北洋关系最紧密也是最能依靠的也只有英国。两方的共同利益让双方能站到一起。所以一旦开战,北洋所能依靠的最得力的外援就只有英国人了,大量的资金和物资可以通过大英帝国的海上交通线运抵北洋。当然这背后代价也是巨大的,不过在这种情况下徐杰没有选择,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政权更替才是最重要的。而对于随后涌入的英国资本,徐杰的对策则是通过市场来换取德国的先进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大英帝国的工业技术已经慢慢的落后,而德国作为后起之秀在技术方面有相当的底蕴。而徐杰的做法就是引进德国技术和充分调用民间资本来限制英国产品才中国的倾销。

昨天新章节订阅连250都没有,前天的章节订阅累积了两天才260……!作者心哇凉哇凉的啊……!(欢迎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甲午之华夏新史第三百九十七章 东北的防务

及时更新,。。 安排好直隶的事情后,徐杰又马不停蹄的赶回东北,现在东北武卫军的最终作战计划已经出炉,就等着他做最后的审核了。

在东北武卫军和一些其它愿意抵抗俄国人的军队的高层谋划下,一个依托鸭绿江防线的防守计划和一个从战线西侧出兵威胁俄国后勤补给线的骚扰计划在经过2个月的筹划后基本成型。

首先是防御计划。需要明确的一点是俄国人在东北的兵力其实并不多,而可用于作为出发阵地的地点也不多,因为俄国人在远东就那几个城市,而并不发达的交通线也只能支持数万俄军从就近地方获得补给。所以俄国人的进攻不可能是一线平推,俄国没那么多军队,更没有可以支持那么多军队的补给!

所以东北武卫军和友军选择的是重点地区重点防御,空出大量的非重点地区,在对方可能渡江的地区修建工事。。并配合先前建立的要塞组成一个个支持点,将大量作战力一般和缺乏机动能力的部队安排在要塞体系中充当守备部队,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这些战斗力并不太强的部队依托防御工事发挥自己的战力,同时也减少了后勤压力。当然,武备和物资的储备要事先做好。。…。

这些要塞守备部队的人物就是迟滞和杀伤敌人,毕竟对方可以选择的切入点本来就不多,面对这些工事,俄国人只能选择硬啃。当然肯定会有少量俄军可以从一些缝隙中穿插进来,但是在侧翼没有安全保证的情况下俄**队在突破深度和规模上肯定会受到限制。总体而言,这些要塞和守备部队的作用就是死死的控制住主要交通线路和隘口。防止对方重兵集团的突破。

而战力较强。并且具有一定机动性的精锐部队则在第一道防线后面布防。他们的任务是攻击从前线渗透过来的俄军,以及支援前线的守备部队。并且在合适的时候主动出击发动反击。而这一切只是第一手准备,在第二道防线后面,徐杰还预设了数个口袋,用于对付俄国重兵集团可能的突入。

除了正面的要塞防守部队和二线的机动防御部队外。还有一支精锐骑兵部队布置在漠河一代。处于清国的最北端。他们远离战线。处于双方正面战场的边缘地带。在这里,徐杰布置了一支骑兵部队,而这支由马玉昆率领的骑兵部队几乎占到了东北武卫军骑兵数量的一半左右。他们装备大量的自动武器和轻炮。并且配有专门的后勤单位用于提供补给。可以说天津武卫军提供了所有可以提供的便利条件。。…。

他们的任务就是从漠河方向渡河。然后展开对俄国补给线以及正在向远东延伸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攻击,他们的任务就是将正面战场的俄国部队困死。同时在达到抑制对方补给后。他们将适时从从西面向俄国后方的右翼发起进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