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绝对是跨越时代的设计思路。目测超越了几十年!这个设计就是卡车炮设计,用载重卡车作为地盘,扛上一门大口径火炮,设计的时候放下驻锄并且携带一定量的炮弹。相对于履带地盘。。卡车地盘的重量会轻很多,虽然越野能力下降了不少,但是速度和行程提高了不少,反正也是在后面支援的,掉进坑了还能慢慢拉出来。
但是考虑到当时的卡车载重量也很悲剧,想上更大口径的火炮也不可能,所以仿制的施耐德快炮就成了唯一的选择,为了尽可能的提高射程。徐杰提高了火炮的仰角。并且连装甲防护都省了。卡车炮相对于履带自行火炮最大的优点就是便宜。一般只是自行火炮的数分之一,绝对是穷国的最佳选择。当年2战时德国人就有在半履带车上安装75MM高炮的。用造价较低的半履带车来装载防空炮进行机动。
卡车炮相对于马匹或者车辆拖曳的牵引式火炮来说。最大的优点就是进入射击状态很快撤出也很快。卡车放下驻锄本身就是一个十分稳定的平台,炮车在装载火炮的同时也携带了一定量的弹药。如果是急促设计而不是长时间的火力准备的话,完全可以不依靠后援。。…。
感谢书友知秋一葉1117的月票支持~~~~。(未完待续……)
。
甲午之华夏新史第五百五十一章 集团军规划
可以预见,在将来的第二次华俄战争中,双方的交战兵力将以十万人计。继承与北洋的华夏陆军编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合未来的大战形势,现阶段,华夏陆军的最大编制就是师。所谓的军只不过是将数个师简单的归到一起,归一个人指挥而已并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整合和完善。简单的堆砌形不成战斗力,所以徐杰需要重新规划更高级别的陆军编制。
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军队并不是编制越大越好,规模越大,虽然将更多的人归到了一个指挥体系之下,避免了多头指挥有限的军队造成的冲突和扯皮。但是同时要看到,当部队编制过大时,会造成指挥和信息传递机制的极端膨胀,一个命令要花更多的时间才能传达到作战单位。这样造成的时间延误和指挥混乱会延误战机甚至导致失败,所以并不是编制越大越利于指挥,只有在不超过信息传递机制效率的情况下,大编制才有利于指挥。
在现阶段情况下。。依靠无线电和有线电话为通讯手段。最大编制达10万人的军团最为适合。过小了,会使前线几十万大军过分分散,如果规模再大,考虑到战线的广度,整个军团运转起来也不甚方便。所以徐杰将最大的单位定位编制10万的集团军。。…。
整个集团军包括6个步兵师,一个集团军部和相应的军团直属部队,1个骑兵师,一个军属炮兵师。一个军属后勤师。步兵师是作战的主力,理论上每个师有1万人左右的规模。下辖3个步兵团,每个步兵团在2000人左右。一个炮兵团,一个运输团,还有工兵营等等编制。其中师级炮兵团拥有一个152MM重榴弹炮营和2个105MM重榴弹炮营,间或还有一个营的150MM重迫击炮营。每个炮兵营下辖2到3个连。每个连配有6到8门重型火炮。
每个步兵团下辖3个步兵营和2个炮兵连和其它辅助部队。每个步兵营兵力约500人。下辖3个步兵连和1个火力支援连。步兵团的2个炮兵连一般为一个75MM榴弹炮连和一个120MM重迫击炮连,每个连配属8门中口径火炮。每个步兵连人数在135人左右。下辖2个步兵连和一个重武器排。重武器排下面不设班一般为5个左右的战斗小组组成,每个战斗小组有6人。拥有一挺重机枪或者是82MM迫击炮。步兵排有3到4个步兵班组成。每个步兵班拥有12个人,标配了一挺轻机枪和一个掷弹筒。班中还可能有一支狙击步枪。班长和副班长会配备一支冲锋枪。。…。
骑兵师的配置和步兵师相似,不过就是从骑兵班开始缩小编制。整个师拥有8000人左右,同时一般还加强有额外的后勤补给和兽医等单位。同时步兵师不装备6寸级别重炮。而是改成了德制170MM重迫击炮和105MM长管加农炮,其中170MM重迫击炮和105MM长管加农炮用卡车进行拖曳。可以说骑兵师是一支骡马化为主但是拥有一定量机动车辆的机动打击力量。机动能力在装甲部队和步兵部队之间。用于衔接高速装甲部队和步兵部队之间的空隙。
整个集团军中最强大的远程打击火力就是军中唯一的一个重炮师。这个重炮师的编制不是具体固定的。会根据军团所承担的任务而有一定的差异,比如说如果担任的是攻坚任务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