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某个炮塔被击毁或者卡死后,损失尽量上的火力,有一句俗话叫炮塔是炮弹磁铁,这句话是相当准确的,比如说日德兰海战中被各种点炮仗的英国战巡,比如说参战回来后的4艘德国战巡剩余炮塔连一艘战舰都凑不出来!比如说2战俾斯麦号战列舰最终被打掉4座炮塔。血一般的例子啊。虽然这些事情还没有发生,或者以后也没机会发生,但是对于这一点认识,当时海军各界已经有了共识。。…。
所以,虽然德国人在快速战舰计划中暂时接受了3座三联装炮塔的布局设计,但是总体而言,德国设计师和海军部还是希望有4座炮塔分担损失。而4座三联装主炮所需要的重量太大了。那么就在尽可能保证火力的情况下削减重量吧。首先,可以确定的是,同样是炮塔,但是背负炮塔和非背负炮塔的重量差的很多,毕竟差一个炮座呢。所以要尽量削减炮座的重量和上面的背负炮塔的重量,秉承这个原则,德国设计师便搞出了背负炮塔是双联装,非背负炮塔是3联装的布局。
这样的布局是否有效呢?从历史上看,确实如此。比如说美国人的内华达号战列舰采用3223布局,正常排水量是27500吨,而采用4座三联装布局的宾夕法尼亚级战列舰的正常排水量则是31400吨。虽然说后者的动力稍微高了一些,但是其中减少的吨位效果还是很明显的。而在历史上这样的布局也确实吸引了不少设计师的注意,如果算上未成舰和设计舰的话,奥匈帝国的超无畏计划,就是装备了10门350舰炮的劳登级战列舰,而日本的金刚代舰中也有使用类似布局的方案!…。
。…。
结果当海军部的某些人搞出3223的布局后,另外一小撮人竟然还搞出了2332布局!面对这比奇葩还奇葩的布局,人家也有充分的理由。这批人是从水下防护和船型的角度来考虑的,他们认为,相对于舰炮的打击,水雷和鱼雷对战舰造成的损伤会更大,保证足够厚度的水下装甲和足够的纵身以及细分隔舱是唯一的办法。而如果在1号和4号炮位安置3联装主炮的话必然会造成首尾装甲盒的宽度增加。。这样直接挤占了水下防雷布局的纵深,这样直接导致了水下防护的确实,而一旦弹药库被鱼雷或者水雷引燃的话,那结果必然是悲剧性!同时因为船首过于肥大,直接会造成阻力比较大。
但是唯一的问题就是,这个火力协调很成问题,要是半齐射的话,可能要费点劲,而且从重量上来看也不会很低。至少比3座三联装布局要重一些。至于最后两个计划,4座双联装炮塔的战列舰是最基础最简单风险最小但是火力最次的产物。而3座三联装的布局则是考虑到3联炮塔的散步,以及半齐射的火力协调问题。总之;德国海军部对各个方案争论不休。身为海军大臣的提尔皮茨也没有办法。。…。
不过现在时间还早。德国人有充分的时间去验证各种方案的性价比的问题,毕竟现在德国连自己的第一级无畏还没有完工。14寸舰炮还没有研制完成,远远没有到开工超无畏的时候。不过是提前进行研发和讨论罢了。就这样,德国海军设计院迎来了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
感谢书友空晨的打赏,以及书友地狱女皇、tianlang588的月票支持~~~。(未完待续……)
。
。,
。
甲午之华夏新史第五百六十六章 俄荷谈判
“龙兴级战列舰的完工绝对是一个历史上的关键节点,它的完工正式拉开了无畏舰时代的序幕,正式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海军军备竞争。进而改变了全球的实力和利益分配。”——马汉。从徐杰来看,马汉的这段话有些言过其实了,说是开启了海军一个新的时代这倒是没什么。但是对于全球的实力和利益再分配倒是有些言过其实了。毕竟欧洲的变局是几十年来国力和战略潜移默化的产物。即使没有无畏舰,1战依然会打响,世界依然会因此而改变!
但是龙兴级的出现却让远东的局势彻底明朗了!面对强大到恐怖的华夏海军,俄国人和荷兰人最终走到了一起!就在龙兴级正式交付给华夏海军1个月后,俄国政府和荷兰政府正式达成了结盟意向。随后在两国框架内的各个协议也开始紧锣密鼓的展开协商。一个半月后。。一支俄国政府代表团借口去法国访问,途径荷兰的时候,双方在阿姆斯特丹郊外的一座别墅中就未来战争中俄荷两国的协作以及相互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深入的磋商。。…。
按说俄荷双方面对巨大的压力,相互合作的话应该很容易吧。但是实际上,整个谈判进行的却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