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海权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351部分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要塞并不适合用装甲部队强攻。我们需要的是寻找对方的薄弱点。然后战术和速度来迅速突破这些脆弱点。然后装甲部队继续前进完成迂回和包抄。而后面的步兵则负责扩大突破口承担实际上的占领任务,至于那些要塞,我们完全可以围而不打。不做过多的纠缠。我们将力量集中在一处,以数倍的优势敲开对方一个点,然后在对方还没来得及调整部署和重整之前对敌发动连续不断的突击。装甲矛头的强大不仅仅体现在攻防上,在机动性方面也有无与伦比的优势。”马玉昆说道。

“另外,我们需要强化机动炮兵的战斗力。炮兵的作用并不仅仅是开战前实施压制那样简单的。随着堑壕体系的发展,能够在第一波炮击下生存下来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所以炮兵必须可以和进攻部队协调,在战斗中不断为进攻部队提供火力掩护。因为车辆的限制,我们的机动榴弹炮最大不过105MM短管火炮。射程是够了,但是威力恐怕还不行。120MM迫击炮估计也悬,总装备部不是刚刚调过来一批150MM线膛迫击炮吗?如果可以,我希望可以把他们编入装甲部队,随时为前进部队提供火力支援。能抗住150MM线膛迫击炮的掩体怕是不多吧。”彭毅试探性的问了问。…。

。…。

“战斗室里可能装不下那么重的火炮,不过如果改成拖车的话应该可以,前面的车上装有弹药和装填设备,后面是炮车,打的时候虽然需要慢一些,但是勉强可以跟上部队行进。”蔡锷从技术角度分析了一下将后装线膛迫击炮机械化的可能性。

“那就这么定了,反正150MM线膛迫击炮打的远,即使位置靠后一些关系也不大。精度问题虽然无法和榴弹炮相比,但是总比迫击炮强多了,就这样定了,回头我们写个调令你就去准备一下吧。”聂士成也表示了赞同。

“我们的攻击队形是不是也需要调整一下了?以坦克为首突击炮在后组成的楔型攻击阵型并不适合当前的情况。原本如果对方缺乏反装甲武器,主要以步兵为主的话,坦克上的37炮对付步兵比后面的75MM短管火炮更好。但是如果对方配属大量反坦克炮的话。。坦克防御过低,在前面容易被毁,后面的突击炮因为视野问题,本身就小的火炮调整角度更加没法发挥作用。所以我认为将突击炮放在前面,后面安排坦克会不会更好?75MM短管炮可以第一时间解决绝大部分问题。”彭毅边说边在纸上画着。。…。

“另外楔形阵型换成倒V型阵如何?两翼先接敌,这样的话,对方如果实中央而空两翼的话可以为我们提供包抄的机会。中间的车辆比较靠后,即使对方有预设的反坦克阵地,因为距离的原因,对中央主力的杀伤力也会下降。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通讯,部分指挥车宁可不要火炮,也需要弄一部电台。光靠信号旗实在是不怎么靠谱。”彭毅接着说道。

“后勤也需要加强。我们的工兵部队和抢修部队恐怕也要扩大规模了,俄国人已经知道用雷场来阻碍我们的进攻,可能还会有壕沟或者其它什么玩意,坦克的损失率会比价高。当然这些损失可能是暂时的受损,如果能经过一番抢修就继续投入战斗的话我想我们的战力保持会上一个新的台阶。”蔡锷说道。

“步兵,在装甲部队突破后,整个阵地还需要步兵来战略和扩大战果。这要求步兵的跟进速度必须跟上装甲部队,但是我们的车辆有限不可能携带足够数量的步兵,如果让骑兵跟随的话,先不说我们能否有足够的骑兵,单纯供给骑兵的粮草就是个大问题,一匹马吃的能顶10个人,我们不是游牧骑兵,对后勤的压力太大了。”马玉昆提出了另外一个关键问题。。…。

“步兵数量多但是速度慢跟不上。骑兵能跟上但是数量不够,这个真是一个大问题啊。”聂士成说道。“对了,上一次有人建议搞一个自行车部队,各位感觉怎么样?那些人还捣鼓了一下,弄了一个重载的自行车,负重120公斤以上,采用了充气轮胎,在建议公路上也可以行进,带上自身的装备和补给后,每小时行进15公里左右,这速度已经很不错了。”

“我想起来了,后来有些人还搞了一个三轮车专门拉货的,他们甚至把82MM迫击炮也拆了然后扔到车上。一辆车除了带一门82MM迫击炮外还能带上半个基数的弹药。这样的话短时间内,这支自行车部队的机动性和火力就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保证,反正他们的任务也是占领和掩护装甲部队,缺乏重武器的话,有装甲部队提供直接的火力支持。问题也不大。至于车辆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在民间征集和拿工厂存货来解决你们看如何。”蔡锷眼睛一亮说道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