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和华夏签订什么海军军备限制条约的。英国人想要限制的是华夏共和国在东南亚的驻军规模和基地规模。作为最早的海权国家,英国人在维持全球海权方面有丰富的经验。英国非常清楚,除了一支强大的舰队之外。一个真正的海权国家还需要有一个遍布所控制海区的基地和要塞群为舰队提供保障。。…。
华夏海军已经在远东形成了优势。这一点是无法改变的,既然如此,那么英国人想要限制的就是华夏海军可以利用的基地数量。巴达维亚早晚会落入到华夏的掌控之中。这里本来就是一个优良的海军基地。而且俄荷舰队已经经营了很长时间了。也没有造成太大的破坏,可以预见,这里绝对会成为华夏海军在南海的重要基石。想让华夏海军放弃这里是不可能的。
所以英国人想要的是,华夏必须保证在未来10年的时间里,在东南亚所拥有的海军基地数量不能超过3个。只有这样英国人才会感到安全。为了让华夏接受这个要求,英国表示可以在机械出口以及贸易上予以一定的优惠,尤其是农产品和轻工产品可以减免部分关税,而曾经利用各种不平等条约获得的贸易特权以及海关权利英国人表示也可以放弃。…。
看似英国人亏了很多。实际上这些不对等的条件随着华夏的最终崛起早晚会被废除。而轻工产品和农产品的优惠则是为了和德国争夺资源,华夏和德国之间的一些协议英国人非常清楚。既然无法阻止,那么就尽量通过各种手段让这些东西少流入德国为好,其中包括各种稀有进水和燃油等等。。…。
对于英国人的条件,徐杰表示接受,一方面华夏现在真的没有能力继续大兴土木的搞军事了,另外一方面华夏在下一阶段就是好好赚钱。卖给谁不是卖呢?在保证和德国之前的协议能完成的基础上,卖给英国人又何妨?
英国人的第二个目的则和自己没有直接关系。而是完全为了俄国人着想。英国想要劝说华夏共和国可以以一个“合理”的价格将俘获的三艘战舰卖给俄国人。现在俄国海军什么情况呢。。除了出不去的黑海还有几艘前无畏舰之外,整个波罗的海舰队连1艘无畏都没有!此时的波罗的海几乎就是不设防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为了以防万一,英国人必须在俄国新造战舰下水和形成战斗力之强为俄国人留一些可以装点门面的东西。而这三艘无畏舰则是其中最重要的。
而这个要求对于徐杰来说,还是很不错的。说实话,徐杰真看不上那些采用了蒸汽机为动力的俄国战列舰,华夏海军甚至连龙旭级和龙腾级无畏舰都想在战后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处理掉,更何况这三艘老旧的战舰呢?所以徐杰表示从原则上他支持这个建议,但是具体合适“出售”则要看具体情况。除了北方与俄国军队的交战还未落下帷幕之外,徐杰还有另外一个时期要处理,那就是北海道的归属问题!俄国人离开远东已经成为了必然。北海道自然也要离开。。…。
俄国人在北海道的几年可是做了许多徐杰想做而做不了的事情。在俄国刚刚占领北海道的时候,当地的日本民众在自发或者有背后主使人的情况下发动了大大小小的起义。但是在俄国驻有重兵。同时又是俄国远东舰队的驻地,对付那些拿着步枪和武士刀的民众,俄国人可以一点也不含糊的。虽然第二次华俄战争中。双方都没有对北海道怎么样,但是俄国人对这一地区的统治也还算牢固,不是说俄国人在那布置了多强的兵力,而是北海道的大和族已经让俄国人收拾的差不多了!而北海道的原住民阿伊努族和俄国人直接的冲突并不严重。
从现在来看,北海道的局势非常适合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而存在!无论是岛内民意还是为了华夏共和国全局的战略。这一步都是必须的。而且在彻底排除了俄国的影响,在英法开始集中力量应付欧洲的战局的时候。远东就完全看华夏如何运作了。在徐杰看来这最多也就是和英国人通通气的事情!
面对这个问题,英国人确实没有太多的反应,如果说在第一次华俄战争的时候英国还有扶持日本来牵制华夏的打算的话。那么到了今天这个时候,俄国熊都被打趴下了,剩下一个日本也绝对翻不出什么浪花了,而且这这几年中华夏对日本的打压可谓是不遗余力的。日本能够出口的不过是纺织品和生丝。这东西到了1战结束依然是日本的出口大头。但是现在的日本在经历了甲午战争和第一次华俄战争两次大出血后。国内的轻工业发展根本没有资金,到最后只能沦为国际纺织产品的配角。而且最大的问题是华夏还牢牢控制着日本的棉花进口!所以说现在的日本是真的没有什么可以跳腾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