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海权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407部分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地前沿的俄军,而远程重炮和加农炮则负责攻击后续支援的俄军以及刚刚发现的支持点。如果说第一次炮击不过是犹如利剑一般在俄军阵地上切开一个缺口的话,那么这次炮击就如同一柄重锤一般彻底碾碎了俄军防线的脊梁。

而在这最为关键的时候。俄军残存的重炮部队终于坐不住了。剩余的6寸和重炮终于从隐藏的炮位中弹出了身子。一团团明黄色的火焰从炮口中飞出。飞向正在前沿执行压制设计的华夏前沿炮兵。不过零散的炮击和糟糕的测距并没有让这些残存的火炮发挥多达的作用。而自己的发射阵地则很快被前沿的炮兵观察哨所发现,然后通过电话线路传递给专门负责压制的8寸加农炮。…。

这些8寸35l重炮几乎是可以脱离铁路进行部署的最大级别的火炮了,为了运送这些笨重的加农炮。华夏陆军甚至还专门引进了特种拖车。这些火炮本来是打算在大战中作为压制对手火力和支持点的王牌。而现在吗?面对几乎只能用残存来形容的俄军远程炮兵,这些火炮真是有点大材小用了!。…。

伴随着8寸重炮的怒吼,一发发100kg的高爆榴弹飞向持续开火的俄军远程炮兵阵地。威力巨大的8寸高爆弹直接贯穿了俄军修筑的炮兵掩体。。厚度达1米多的厚重夯土胸墙犹如纸糊的一般被凿穿,随后这些填充了二十多公斤高爆炸药的榴弹在一个个炮池中爆炸,无数的烈焰和弹片横扫整个炮位,重达7吨多的6寸加农炮犹如玩具一般被推到了一边,而操作这些火炮的炮手则直接被狂暴的冲击波和弹片撕碎。最终在很短的时间内,俄军的反击火力趋于停止。

而在正面进攻达到巅峰的时候,位于俄军南线后方的彭毅军团也发起了进攻。面对仓促建立起的防线和阵地以及龟缩在里面的俄军参与部队。彭毅的装甲集群可以说打的相当顺手,相当舒心!

“与前两次战役相比,我们最后的战斗完全可以用秋风扫落叶来形容,在击败北线俄军的战役中,俄国人可以组织起相当规模的炮兵来压制我军,可以组织起强有力的反击。双方几乎都是在不断的对攻状态下交战,我们虽然有优势,但是面对占据数量优势的俄军我们打的并不轻松,第一批投入的装甲部队战车损坏率高达3成以上。第二次和利涅维奇的装甲部队交手。如果不是因为蔡锷部打乱了对方的部署,我们的进攻可能会有一些阻力。不过即使这样,作为诱饵的蔡锷集团的损失也是很大的。”。…。

“但是在最后的南线会战中,俄国人仿佛都不会打仗一般,他们缺乏有组织的抵抗,在密集的炮火下就会惊慌失措,即使这些火力并不能给藏在掩体中的俄军造成太大的伤害,我们的攻击速度已经不是摧古拉朽可以形容的了,用清风扫落叶都不为过。”战后,彭毅这样评价南线战役。

感谢书友zhouyu1976的打赏~~~~~。

甲午之华夏新史第七百四十章 最后的核心阵地

俄军南线崩溃之快让几乎所有的人都想象不到。仅仅3天的时间,整个南线军团将近8万的纸面部队就彻底被扫的一干二净,如果说前两天双方还算交战的话,那么最后一天基本上就是收拾俘虏了,在马玉昆和彭毅所属的部队的夹击下,剩余的俄国残军几乎没有一点挣扎的能力。整个阵地犹如雪崩一般被迅速的瓦解掉。虽然还肯定有个别的俄军还未被消灭,但是这已经无伤大局了。

最后的阵地就只有尼布楚城这个核心要塞区了,虽然为了挽救其它战场,尼布楚要塞区的不少中小口径火炮被移走了一部分。但是大口径火炮依然都在,而且兵力相对来说更加雄厚,其中不乏俄军的一些精锐部队,整整6万俄军和所属单位驻守在这座正面宽度10KM,纵身3到7KM,总面积不下50KM的筑垒区中,这里是俄国人最后也是最大的要塞群。。如果说先前整个俄军阵地犹如一只螃蟹的话,在华夏陆军掰碎了它的四肢和钳子后,就只剩下这最后但是最硬的壳子了!

事实证明,俄国人在修工事和各种防御设施方面还是很有天赋的,君不见2战中的塞瓦斯托波尔让德国人动用绝对优势的空军和炮兵部队啃了半天才啃下来?君不见2战中的库尔斯克突出部防线更是让德军最占技术优势的一波装甲突击折戟沉沙?而现在,虽然徐杰的穿越引起了很多的变化。但是俄国人能修工事的本事依然没有变!。…。

在修筑整个筑垒区的时候,俄国人可谓是不惜血本,为了能让你这个要塞能攻能守。专门从欧洲运来了大量的重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则是那些从舰炮改成的要塞炮。因为西伯利亚铁路最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