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海权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564部分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重要的海上运输线,才使德国有机会吞下胜利果实后和对方谈判。可以预料的是,在战后,德国海军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会进一步提高。…。

。…。

至于说陆上的损失吗?其实对于强悍的德国陆军来说,在只用顾及一条战线的情况下,荷兰的有无对于德国来说并没有那么重要,无非是多拖几天时间而已,德国陆军缺乏的不是战力而是足够支持这些战力的资源,在获得了东欧大片土地和上面的资源后。德国陆军认为如果在十几年后再次爆发大战的话,法国生存的时间只能用天来计算。所以德国陆军对有无荷兰并不十分看重。相对而言。他们更看重可以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获得多少矿石。

而对于英法来说,用退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来换取荷兰也是一笔可以接受的买卖。德国陆军在协约国眼中是太可怕了。尤其是短时间内的爆发战斗力,更是让协约国心惊胆战,而对付这种爆发力的关键就在于纵深,所以即使荷兰再烂。。也是可以提供一定纵深的。至于失去挪威?英国人虽然心痛,但是此时英国已经意识到了想要把德国海军彻底锁死在北海是不可能实现的。既然监狱的大门已经打开,那么开小点和开大点不都是开吗?而且更重要的是,英法自认为也没办法有效管控挪威的局势,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纯属鸡肋啊。更何况陆上战役一旦失败,德国将可以到达法国西海岸直面大西洋,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人计较挪威又能有多大的意义?至于法国,自然更是希望自己的东部边境能安全一些。。…。

在经过长达5天的谈判后,两个小国的命运就这样决定了。流亡在英国的荷兰临时政府将在战后回到荷兰。而作为交换,英国将对德国在挪威的行动不做任何干涉。几个大国之间短短数天之内就可以决定一个小国未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命运。这充分证明了小国的悲哀。而小国尚且如此,那么非洲那些附属国或者殖民地的命运就更加飘忽不定了,那片土地和人民只能等待强者的决断了。

不过对于北非的问题,双方之间的角逐比在北线更加激烈,毕竟北线只涉及到德国和英法,而南面的北非涉及到太多的国家。西班牙、意大利、奥斯曼帝国都有诉求,而英法想要恢复原有的秩序。而这一切都使得谈判的每一步进行的十分困难。英国人首先提出了恢复直布罗陀要塞和马耳他岛的所有权。但是这一点遭到了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坚决反对,前者是西班牙的领土,而德国也不会允许这个扼守地中海西口的要塞被英国人控制,所以德国全力支持西班牙。不仅如此。德国人在私下里还暗示支持西班牙政府对摩洛哥的控制。。…。

至于马耳他岛吗?德国对此倒不是很在意,在德国人看来,只要能控制住地中海的两头,中间一个小岛舍了就舍了,没什么关系。而更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奥匈帝国在私下里和德国高层交流的结果就是“意大利不应该那么强大。”言外之意很明白,奥匈帝国希望在必要的时候出卖意大利所获得的部分利益来换取英法的让步!这一点开始让德*界,尤其是海军方面感到有些措手不及。

德国海军方面担心这种行为会导致意大利方面的反弹,毕竟无论是按照“论功行赏”亦或者战前的约定来看,这种行为等同于背叛,当然了,背叛一个弱者自然不用担心什么后果,但是如果背叛一个有一定实力的国家的话,那么即使现在不会有什么问题,在未来的某个时刻说不定也会被反攻倒算。…。

“作为集团内部拥有第二强海军和空军的国家,意大利理应获得我们的尊重。他们的利益应该得到保证,这对于我们未来的战略有很大的影响,经过这次大战,我们已经打开了北海的牢笼,下一步我们将控制整个地中海并且获得进入大西洋和印度洋的钥匙。而意大利海军将作为同盟国地中海舰队的重要力量与德国地中海舰队一起作战。对于这样一个重要盟国,我们怎么可能去牺牲他的利益呢?地中海将是未来德国海军战略的核心。。而意大利是不可或缺的盟友,奥地利人只剩下一艘超无畏了,而意大利人还有4艘!”在一次私下的会面中,提尔皮茨苦口婆心的向威廉二世劝谏道。。…。

“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在战争结束后,当意大利人发现他们无法从这个盟约中获得足够的好处。并且被原来的盟友背叛了,他们会怎么做?奥匈帝国的舰队根本无法和意大利匹敌,而德国舰队要同时对付英国人、法国人、美国人,再加上一个意大利人。这简直就是灾难。我们最终能逼迫对手就范,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以意大利海军为主的地中海舰队控制了地中海并且进入大西洋,对方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