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讨论的不是一场战争。在上次战争中,华夏还是我们的准盟友,意大利还是我们的盟友。而这一次我们将面对4个一流强国。奥匈帝国还是一如既往的差劲,意大利的精英也被成为了我们的敌人。我们没有那么多资源可以挥霍。如果您还坚持您的看法的话,我想在不久将要召开的陆军会议中,我们还可以就整天战略问题和阁下进行一下交流。”莫德尔说完离开了屋子。留下一屋子人在哪里面面相觑。。…。
莫德尔并没有阐述自己对未来陆军坦克选择的观点。但是他指出了一个关键性问题,那就是在未来敌人的国力会更强。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德国如果想赢,那就必须用尽可能少的损失来换取对方更多的损失。同等资源下,重型坦克的数量肯定比中型坦克要少很多,但是重型坦克损失可能性要比中型坦克小一些。在敌强我弱的战略下,该如何取舍呢?古德里安强调的快速中型坦克理论显然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因为它太容易损失了。
感谢书友zhouyu1976的打赏~~~,以及书友topdon、我杀杀我、猪可乐、精确定位的月票支持~~~。(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争论
一件武器存在的价值判定标准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就没有一个定论。有人说是性价比,有人说是战斗力的高低。而徐杰认为如果一件武器可以完成其它武器无法完成的任务那么它的存在就是有价值的!说道德国2战坦克。徐杰那个位面上有不少观点认为在出现老虎和豹子之后,德国坦克从突破用的利器变成了防御用的移动堡垒,坦克已经失去了它的战略作用。由此推断出虎式和豹子在设计上的失败。而徐杰对此观点持保留意见。
如果整体来看2战德*事力量的衰亡的话,肯定不能以装甲部队的胜负作为标准。稍微查一些资料的话就可以发现,其实德国2战资源中用于装甲部队的部分实在是少的可怜,如果以同期德国2战军事工业全部产能看成1的话(包括武器和弹药)以1940年为例,德国坦克总产值占整个总产值的比例不过1。6%。各项产能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弹药产能。大约为40。9%。然后是飞机,大约为38。5%。甚至于就连卡车的产值都比同期的坦克要大一些,大约是4。8%。
而到了1941年呢,德国坦克产能发生了很大的增长,不过比例也仅仅是3。5%左右。而飞机的产值所占的比例为40。8%。即使到了1944年,坦克的产量几乎达到了巅峰状态的时候,以百万马克为计算单位。坦克的月产值为232,而飞机的月产能是1146!从1942年开始,德国飞机的产值占整个德*工的产值的4成以上(个别时候除外。)由此可见。德*事力量的衰竭是伴随着空军力量的损耗而丧失的。和坦克没有太大的关系。。…。
那么也许有人就问了,现在说坦克,没事说空军干什么?原因很简单,2战中任何一场大的战役的发生都离不开空军。德国2战开始能打的顺风顺水的根本原因不在与坦克有多强,而在于空军干得漂亮!从1941年7月到1941年10月短短3个月时间,德国空军击毁了1。5万架苏联战斗机。战争前期苏联空军几乎就是各种送。德国空军轰炸机部队可以轻松的轰炸对方的补给线、工业基地还有前线部队。虽然飞机想要彻底摧毁重型坦克比较困难,但是没了补给的坦克也就是一堆废物。也就是说。在苏德战争的初期阶段,空军能帮助坦克扫掉相当多的障碍。再加上苏联军事方面的原因,能打出这样的胜利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是后来呢?悲催的德国空军一直是三线作战。巴巴罗萨计划开始时4000德国飞机组成空中军团很快盛景不在。(以上数据仅仅是德国,算上德国盟友的话数量更多。)德国空军需要同时应付地中海、西线和东线三条战线。再加上苏联空军的回血和同盟国对苏联空军的输血,德国空军在东线还有优势,但是也已经不可能肆意支援地面作战了。更重要的是伴随着空军的崩溃,本土的工业和燃料产地遭到了严重的打击。虽然不可否认的是德国1944年产能达到了顶端,但是因为缺乏燃料,其1944年的飞机保有量虽然比刚开战的时候多,但是燃油消耗量居然比对法战争时期还要少,其作战状况如何。就可想而知了。如果算上防空作战中地面单位的话,那么整个第三帝国用于空战和防空方面的投资更是天文数字,战争中后期。德国光在西欧的88mm防空高炮数量就有一千多个连几千门高炮!还有相应的探照灯、雷达、人防工程的投入,这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
在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