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海权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668部分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和法国空军的总和。如果再次爆发战争的话,对方充分利用法国的基地对德国发动空袭的话,我们的空军也就不用干别的事情了。”里希特霍芬同样支持前者的意见。

“可是在此之前,我们做的推演中即使帝国集中全力发动对法战争,也很难取得胜利,我们只能寄希望于在美国陆军大规模介入之前压倒对手,我们大概只有4成左右的机会。而这一次,重新对协约国空军和电子能力进行评估后,我想我们的胜算会进一步下降。从力量对比来说,我们的处境可能比一战更要糟糕。因为一战中德国可以稳压英法两国,而意大利、奥匈以及西班牙使我们的朋友。但是这一次,因为第三兵种的介入,我们的优势被大幅度削减。恐怕想拿下法国会很难。”兴登堡的话语中充满了悲观。

“对方拥有优势的空军,而且法国东部边境修筑了一条名为马奇诺的防线,其防御力之强超乎我们的想象,在防线后面还有上百万的法军和英国远征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难突破。更为关键的是,时代变了,我们的陆军可以在地面挡住对手的进攻。但是对方依然可以从我们头顶飞过去然后攻击我们的城市和工业基地。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根本没力量向南亚方向发展。”鲁登道夫接着说道。…

“其实,就我个人感觉,法国人的战斗意志比一战要弱一些。而且更倾向于保守,从这次战争就可以看出来,法国离意大利最近,但是他们的投入反而是最少的。空军方面协约国中英美两国出动的中队数量是最多的,然后是华夏,虽然华夏直接参战的部队并不多。但是却一直给意大利空军提供了大量的飞机,而法国空军的参战部队几乎少得可怜。北部是英国人负责。南部是美国和意大利。法国的空中力量无足轻重。”凯塞林说道。

“陆军方面也是这样,法国陆军虽然数量较多。但是感觉战斗意志比1战要弱一些,他们十分依赖掩体。战法上也偏向通过防御来消耗对手,而不是主动发起进攻。也许一战中法国人流的血太多了,让他们对战争充满了畏惧,这对于我们来说似乎是个不错的消息。”博克将军对凯塞林的话十分认同,随即借口道。

“但是那样又如何?期待法国人退出协约国集团?还是赌一下法国会像西班牙那样在战争中无所作为?法国是一个大国,而且我们和法国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怎么能将战争胜利的希望寄托在对方的懦弱上呢?当我们把兵力集中在数千公里之外的中东的时候,谁能保证法国不会从防线后面钻出来发动对帝国的攻击?帝国的面积太小了,缺乏足够的纵深,在空军和机械部队的兵锋之下,稍有闪失就有可能断送整个帝国!法国问题必须解决!在这个问题解决之前,我认为无论是讨论k计划还是攻略南亚的计划都不现实!”兴登堡倒不是否认凯塞林和博克所说的内容,而是对其中的侥幸心理十分的生气。在他看来,两人的说法和想要表达的意思简直就是把战争当成儿戏!

“其实从这次战争可以看出,在双方摊牌之前,无论是我们还是协约国都在刻意避免战争的扩大化,比如说这次,双方的战斗几乎被限制在意大利本土,我们没有对协约国的殖民地发动进攻,而除意大利外,协约国也没有对巴尔干地区以及我们的海上交通线发动进攻。这个是客观事实,在制定计划的时候需要考虑到这一点。别的我不敢肯定,但是如果我们对伊朗动手的话,法国人肯定不会有太多的反应。”兴登堡摆摆手,示意鲁登道夫先听完。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那么我们在伊朗的对手开始只可能是英国人和华夏,而且华夏顾忌自己在中东的油田,也不会全力以赴。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人可能会加入进来。但是因为距离的问题,美国需要较长的时间准备。而法国人绝对不会在伊朗投入太多的力量。英国人陆军规模有限,那么为了弥补战力不足的问题就必须要用空军和海军来补充。这样的话,对我们直接威胁最大的皇家空军将大量东调,我们的压力会缓解不少。”兴登堡继续说道。

“没错,我们拿下伊朗问题不大,但那时这个问题似乎和我们解决西面的威胁没什么太多的关系吧?”鲁登道夫有些迷糊了。

“有英美两国倾力支援的法国我们是拿不下的,但是如果英法两国将力量集中在数千公里之外的中东的话,那么谁能来救法国呢?”兴登堡笑着反问道。

“这不可能的,我们攻略伊朗大概是在3年后。但是到了那时候,我们只是准备好了在中东打一场有限度的战争,并不具备和协约国和华夏全面开战的能力。而攻击法国一定会挑起全面战争的!而且即使英美的注意力被集中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