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中东南亚的战场上,空军的态势和历史上2战中的东西两线都不相同(这里说的西线是开战时的西线)。中东—南亚战场的大小介于西欧和东线之间,西欧因为地域狭小,所以几乎没有纵深可言,中程轰炸机几乎就可以覆盖整个战场,集中起来足够的航空兵力之后,完全可以一波将对方的空军重创。而在伊朗—印度这个战场上却不可能通过一波攻击一劳永逸的解决对方的空军。所以反复的厮杀和争夺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同时,印度洋战场的正面宽度又不想东线那么广阔。同等数量的飞机用在这里所能获得的打击密度可比东线要强多了。再加上历史上德国在东线的一线飞机保有量长期在2000到3000之间晃悠,虽然掌控空中优势,但是因为战线太过宽阔,本身数量就不多的飞机加上较短的航程犹如撒芝麻盐一般,使得空军的作用被大大削减。但是在这个位面上可不一样了。虽然纵深比较宽阔,但是正面相对狭窄。同盟国的飞机数量上去了,战线宽度反而缩小,所以空军对地面作战的影响就会增加。部队防空压力也会增加。
单纯使用高炮防空效率太低,一个师一共才有多少高炮?而且其中不少高炮干脆拉平了打坦克了。想要靠空军的话,可能在时效性和安排上比较麻烦。于是,徐杰的建议是给每个师配属一个中队左右的战斗机专门负责防空。这些飞机的指挥权由装甲师指挥官来掌握,原则是只是防空掩护部队,一般不承担对地攻击任务。但是随着战争的进行,华夏发现,一个中队18架左右的飞机还真不一定够!
感谢书友zhouyu1976、hukaikaka的打赏~~~。(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雄才大略罗斯福
“说说看,西姆斯,你眼中的华夏海军是什么样的?”在白宫的办公室中,罗斯福接见了刚回国不久的大西洋舰队司令西姆斯将军。而在结束了寒暄之后,罗斯福询问的第一句话不是德国人,而是已经成为协约国盟友的华夏。
“他们一如既往的强悍,甚至比当年塞班岛事件时更加强大。作为一个陆权国家,能拥有如此强悍的海军确实让我感到十分的震惊,在此之前,从来没有哪个国家能同时掌控大地和海洋。”西姆斯说道。
“你说的很对,前几天马歇尔将军从英国回来的时候也提到了在意大利北部战斗中华夏陆军的表现。他认为华夏陆军的官兵水平和德国人相比毫不逊色,而在装备上甚至还要更好。结合你们两人的看法,我们能否得出一个这样的结论?现在的华夏有1战时沙俄一般广袤的领土,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强悍的经济和国力,以及最顶尖的军事力量?”罗斯福想了想说道。“这对于我们来说可不是一个好消息啊。”
“总统先生,我们现在是盟友,过多考虑这方面的事情是不是不太好啊?”西姆斯脸皮一抽抽。字斟句酌的说道。要说西姆斯对华夏一点怨恨没有那时不可能的,塞班岛之战被打脸的就是他,但是作为一名高级军官,什么叫孰轻孰重他还是懂得,所以在各种场合从来没有表现出对华夏的不满,包括私人聚会!
“我们确实是盟友,而且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里我们为了打败共同的敌人将展开密切的合作关系,但是现在盟友并不代表不会成为敌人。当德国和它的同盟国集团最终倒下的时候,世界上就只剩下两个大国了,一个是华夏。而另外一个是美国!我们必须要为将来考虑。”罗斯福说道。
“你放心,我有分寸的,我今天说的话不会再有第三个人知道。包括我的夫人。我说这些话的目的也不是让你给华夏做一些手脚。毕竟我们现在还要依靠华夏的力量来抵御德国人的进攻。我想,现在你应该放心了吧。那么就听我说完好吗?这件事情关系到美利坚合众国未来几十年的国运。”
“我们先设想一下最终协约国集团获得胜利的情况。在我看了,如果协约国在胜利后分配红利的最佳方案是这样的,华夏控制中东,英国人保住在南亚的殖民地,法国人和意大利人恢复在北非的殖民地。而美利坚合众国将获得古巴,并且把南美洲抓在手中。这个红利分配计划虽然没有在各国交流中提及,但是已经是各国所默认的了。比如说华夏最近在伊朗的行动很多,而我们和英国人都没有异议。这就表明我们同意了华夏的行动和野心。好了,现在你先消化一下我说的话,然后我们谈下一个问题。”
“我们很亏。或者说除了华夏之外,其它国家都很亏,尤其是英法意三国,他们只是想恢复了1战前的格局,却要花费几百万的生命和难以计数的金钱。而且我想说的是,如果未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