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线路为从伊朗北部边境线开始一直延伸到伊朗的库尔德斯坦省北部边境。他们将负责夺取大不里士满、马拉盖地区。而奥匈帝国表示愿意提供海上运输,海军以及部分陆军支持。和意大利战争相比。奥匈帝国显得十分不上心,不过土耳其人也只是看似认真而已。”里宾特洛甫以极其简单的描述说道。即使不懂军事的他也能从中看出土耳其的计划非常不切实际!原因很简单,他们负责的地区正好和华夏陆军防御区重合!
“糟糕透顶的计划,我认为土耳其人应该把进攻计划改成防御计划,要知道,华夏驻扎在中亚的第五装甲师已经开始分批进驻伊朗,现在只是人员和一些轻型车辆,根据情报。他们最终很有可能将被部署在戈尔韦,这柄锋利的长矛将直接瞄准土耳其帝国最重要的产油地之一基尔库克!该死的,那也是我们的油田!”脾气暴躁的鲁登道夫说道。
“随着华夏陆军的大规模介入,我们原有的计划都作废了,无论是空军的k计划,还是陆军制定的长距离奔袭计划都用不上了,相反,我们需要考虑和华夏进行一场代价高昂的正面冲突,在这种层次的较量上,土耳其人是上不了台面。而奥匈帝国则是无所作为,他们就是一群秃鹫,只有强夺战果的时候战斗力才是最高的!”鲁登道夫补充道。
“不过好在华夏的部队不会特别多。而且龟缩在伊朗北部,南部相当空虚,而美英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在南部进行大规模的部署,虽然我并不认为美英最终会无动于衷,但是他们投入的兵力并不会比华夏更多,分布在更为广阔的战线上恐怕只能用杯水车薪来形容,亦或者他们的存在只是为华夏提供一个较为安稳的侧翼?一切问题的关键就在伊朗北部,只要我们能打败华夏,那么伊朗就是我们的了!”博克将军分析道。…
德国人对陆地上的局势分析的比较透彻。至少在伊朗西部边境上是这样,挑大梁的是华夏陆军。英美伊朗军队为辅。于是乎德国人现在纠结于两个问题,是自己抄家伙直接从西北部边境线发动大规模进攻直接和华夏陆军刚正面呢。还是让土耳其人以及奥匈帝国拉仇恨,然后德军主力从西南方向突破英美两*队的防线对华夏实施包抄呢?两个计划的优缺点都十分明显,第一个计划显然可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解决问题。但是战况会比较惨烈,要知道一个华夏装甲师就有200辆以上的坦克,再加上华夏其它部队和伊朗的部队,其装甲单位数量不会少于700!按照胡贝在意大利北部的交战经验,一般三辆德国坦克才能换对方两辆,这样大的代价对于德国来说有些太高了,毕竟德国装甲部队正在换装,巨大部分装甲师还是旧式战车。德国人也许能容忍坦克等军备的损失,但是那些老兵和经验丰富的指挥官怎么办?在决战之前,德国人并不像消耗太多的家底。
至于第二个计划吗,自然就是先找软柿子掐,打垮英美部队,然后从后面包抄华夏在西部边境线的守军。这个计划可以避开对方强悍的正面,不过唯一的问题就是比较耗时,在突破迂回的这段时间里,华夏和协约国是否会采取别的行动,是否会增加兵力都是很难说的事情。而且更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当德军精锐都集中在南线的时候,土耳其和奥地利人能否挡住华夏陆军可能的攻击都是个问题,毕竟奥土两*队后面就是基尔库克,同盟国重要的产油地之一!华夏肯定无法长期占领这个地区,但是只要能攻进去,然后用炸药破坏掉产油和炼油设备,再在油田上放一把火就够让德国人数年的苦工毁于一旦!
“如果我们可以调集更多的部队进入两河流域的话,那么情况会好很多,我们现在的部队数量还是太少,上面只同意派遣两个装甲师和6个左右的机械化步兵师参与第一波进攻,而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国防部的借口中有一条居然是燃油产量不够!我们就挨着油田!居然说产量不够!”一名军官气愤的说道。
“你没听错,确实是产量不够,两河流域产出的都是原油,需要处理和加工,而这里的汽油和柴油等轻质燃油的产能严重不足,高级润滑油等产品更是少的可怜,更重要的是,中东的石油蜡质比较多,处理起来比较麻烦。空军需要的3标准的燃油以及高级润滑油都是从本土运过来的。土耳其不具备生产3航空汽油的能力。燃油供应都这么悲催,你可想而知其它武器弹药以及技术设备的供应了,关键在此之前,我们没想到在伊朗的战争会变成这个样子。”古德里安小声的给旁边的军官解释道。有的时候资源数量和工业产品数量是不等价的!
“我倾向于第二个计划,虽然他会耽误较长的时间,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手段来弥补,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