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挂掉要么被俘。至于打掉的物资吗?这东西补充起来更为迅速。
◎单的交换比计算和总体损失和收益比较仅仅是这次演习结果的表面影响。而更深层次的影响是德国海军对从海到陆的攻击持有一种更为谨慎的态度,甚至说保守也不为过#军重新从战术层面和技术层面重新制定了对陆攻击的作战方式,他们最终放弃了那种死磕硬打的战术。在随后的历史中,德国海军更强调在强大的情报支持下对对方关键节点进行短暂猛烈的打击,而不是通过长时间反复攻击某个区域来最终夺绕空权。因为后者需要承担的代价实在太大了,而且即使达到了目标,这种优势也并不巩固,不要说对方增加兵力再夺回来,单纯舰队就不可能长时间的在海上游弋。
“除了常规的情报提供渠道之外,我们还需要给舰队装备更多的特种飞机,他们必须装备各种无线电测向设备和干扰设备,以便掩护机群较为安全的通过对方的防空警戒网。”
“舰队攻击目标应该尽量疡沿海目标。尽量规避对纵深敌方单位的打击。在战斗机航程没有本质提高的情况下,海基航空力量尽量不要深入到地面纵深公里外的区域。”
“机群和舰队直接的配合必须更加紧密,我们必须在攻击前就事先确定舰队可以疡的转移阵位。并且尽可能早的通知机群以便节省油料。因为各种事故造成的飞行员降落在海上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舰队应该派遣专门的水上飞机搭载舰或者利用潜艇和驱逐舰来拯救这些落水的飞行员。”
“虽然这次演习中陆基航空兵并没有对舰队造成致命威胁,但是在实际中这种威胁必须予以重视,对方已经有了长时间稳定跟踪舰队行踪的办法。而且依靠装备雷达的大航程飞机,对方有可能具备了昼夜搜索舰队的能力。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必须重视,甚至不惜准备夜战飞机来应对这种挑战。”…
“对于大舰队来说。少量的陆基航空力量突击并不会造成太大威胁。但是如果对方依靠远程战斗机护航。突然集中大量鱼雷机和轰炸机展开攻击的话,则有可能重创舰队。毕竟陆基轰炸机的打击力度更强。舰队必须有灵活的机动性,以便可以在预感到危机的时候撤离战场。海基航空力量也必须拥有可靠的空中雷达预警能力。我们试图在飞机上安装雷达以便尽早发现对方的大机群,但是可惜目前我国的电子技术很难提供这些装备。”
如果说无论是战术还是战略上的改变都是明面上或者说是预料之中的改变的话,那么有一条改变则是出乎所有人的预料。那就是,德国海军对于控制伊朗沿海的想法变的更加强烈了!如果说开始的时候德国海军对于伊朗东南部的英国空军还能勉强容忍的话,这次演习之后,德国海军则抱着不惜一切代价来将整个波斯湾控制在手中的打算来制定计划,因为在此时的德国海军看来,位于此处的英国航空队无异于悬挂在公海舰队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这看似和德国海军刚刚制定下来的对陆攻击方针冲突,其实情况并不尽然。因为制定的新方针仅仅是航空母舰单独面对地面目标的情况,而在波斯湾,虽然海军的力量并不是很够,但是能用的手段却更多!虽然法奥距离有点远,但是同样勉强也够双发轰炸机展开攻击的。德国陆军即使并不热衷于先攻陷整个伊朗南方,但是至少也会向前推进一些以便迫使美英陆军和华夏陆军分离。而海军所属的陆基航空兵则可以建立前进基地来缩小双方直接的距离。
“陆军方面会和我们合作吗?在此之前对方可是站在空军一边的,在会议上陆军也认为消灭伊朗北方的华夏陆军和占领德黑兰才是解决伊朗问题的关键。”卢克纳尔伯爵有些迟疑的说道。
“他们只是说了句实话而已,如果想要彻底拿下伊朗,那么华夏确实是我们最大的敌人。虽然其中会有一些倾向性,但是并不能作为空军和海军已经联手的证明。更何况,我们手中也有筹码。相对空军来说陆军的消耗会更加庞大,海上运输几乎是必然选择。陆军也不太可能放任波斯湾的航行安全受到威胁。我认为陆军可能在座两手准备,第一手准备是配合空军速战速决。而第二手准备则是在北线攻势受阻的情况下改向南线攻击。至少也要配合我们压制住伊朗东南部的英国航空力量。”雷德尔想了想说道。
和卢克纳尔伯爵相比,即上过战场又坐过办公室,对内协调舰队关系,对外和陆空军都打过交道的雷德尔在政治和大局上的判断自然要比前者强很多。而且作为资格比较老的官僚,他在陆军中也有不少朋友,在明里或者暗里的接触中他能感觉到陆军方面虽然同意攻击北部的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