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海权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698部分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性,区区200架不到的舰载机部队恐怕坚持不了多久。再往东走就是德国印度洋分舰队的地盘了,苏默胆子再大也不会轻易进入阿拉伯海。

就在苏默等人处于两难之中的时候,开了挂的穿越者徐杰又提出了一个建议:“我们为何老盯着印度洋呢?在大西洋上同样也有很多有价值的目标。难道你们就没有什么想法吗?”徐杰想到这个办法一方面是受历史上2战德国潜艇前往印度洋和日本海军联合作战的影响。这支被称为季风狼群的潜艇部队在印度洋上还是打出了一些战绩的。而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印度洋实在不好混。即使出现一些漏洞,无论是部署在波斯湾的舰队还是地中海同盟国舰队主力都可以轻易弥补。而到了大西洋就不一样了。同盟国舰队只有一部分部署在地中海,而他们需要防御的是整个大西洋。兵力密度和印度洋差了n个档次。

在大西洋上舰队的生存概率和机动空间确实大了不少。但是同时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大西洋上有没有值得攻击的目标?答案自然是有的,虽然这个位面上同盟国比历史上强大了很多,但是矿产资源种类比较单一的帽子依然扣在同盟国头上。为了弥补资源的不足,德奥等国必须从外国进口大量的矿产资源,而南美洲则是德国重要的资源进口地和产品倾销地。巴西的锰矿、玻利维亚的锡矿和锑矿、智利的硝石和铜矿、阿根廷的各种畜牧产品、以及其它国家出产的橡胶、铝土矿等等都是同盟*事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这些国家实力都不咋滴。打了问题也不大。除了南美各国向德国输出资源之外,同盟国同时也通过大西洋航线想南美各国提供各种军火。如果运气好,说不定还能碰上一次。…

更何况美国为了敲打这些后院中和同盟国关系密切的国家自然会支持这个计划。而且从补给的角度来讲,从美国派出的伪装补给舰可以更方便的为舰队提供支持。而起在非洲西海岸有不少协约国殖民地,同样可以作为舰队的临时驻泊地或者提供各种补给,甚至于从非洲西海岸起飞飞机来补充损失的舰载机也不是不可能。舰队在大西洋要比在印度洋拥有更好的持续作战能力!

除了以上这些优势之外,部署在这里的舰队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那就是安全!只要苏默的舰队想逃,无论是直接前往美国,还是进入巴拿马运河或者绕道麦哲伦海峡都可以安全的脱离战区。同盟国再厉害,也不会到茫茫太平洋找苏默的麻烦。而如果同盟国舰队想要进入大西洋的话,无论是驶出地中海还是绕过非洲之角,都可以被协约国发现。别的不说,至少可以提供一个提前预警吧!

除了环境优势之外,随着同盟国集中兵力于中东,西班牙的防御力量必然空虚。在开战之初,抽空发动一次对陆攻击也是可行的。虽然造成的损失可能比较有限,但是其政治意义可是巨大的。本土遭到攻击,对于本来就属于协约国外围成员的西班牙来说无疑是一次震慑。从上次意大利内战中可以看出,西班牙对于两大军事集团还是抱着能不得罪就不得罪的想法。虽然倾向于同盟国,但是却出工不出力。

第二更奉上~~~。求订阅求支持~~~。(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奥匈帝国的本钱(大章)

“如果战争在1年以后爆发的话,那么我们届时可以拥有4艘正规舰队航空母舰,其中1艘是1。8万吨级的西里西亚号航空母舰,(它的同级舰波西米亚号在地中海战沉。)另外3艘则是劳登勋爵级航空母舰。分别为劳等勋爵号、奥地利号和匈牙利号。在战列舰方面,我们将有三艘新式战列舰,它们都是联合力量级的战列舰,分别为联合力量号、欧根亲王号和特格霍夫号。航空巡洋舰一共有4艘,分别为爱琴海号、亚得里亚海号、伊奥尼亚海号以及地中海号。这些力量将构成奥匈帝国舰队力量的中坚。”霍尔迪恭敬的向奥皇汇报到。

虽然奥匈帝国海军在意大利战争中遭到了两次战败。被击沉一艘航空母舰,但是不幸中的万幸是,另外一艘被重创的航空母舰劳登勋爵号最终幸存下来,体现出了装甲航空母舰强大的生命力,这艘战舰在船坞中待了5个月后重新加入了奥匈舰队并且继续担任旗舰角色。而另外一艘战舰则更为传奇,这艘战舰就是航空巡洋舰爱琴海号,这个倒霉的孩子在贝达夜战中被两艘意大利重巡洋舰一顿暴揍损失惨重,猛烈的炮火甚至引燃了船上的航空燃油。机库的火势一度失控,不少地方都被烧成了空架子,但是谁也没想到,在这种情况下这艘战舰最终被保存了下来-到船厂后经过1年左右的维修和改进重新服役。让人不由的赞叹这艘船的运气真是太好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