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
“国王号提供光源。”沉思片刻之后,帕罗少将下达了一个在后世争议颇大的命令。而正是因为这个命令,导致了一系列事情的发生。不过在后来帕罗少将在接受海军部质询的时候,他的想法也不算错误,首先,自己的驱逐舰数量比较少而且十分脆弱,很容易在交战中被摧毁。其次,国王号的硬件性能远超伊朗舰队的重巡洋舰。根据在意大利战争中双方夜战的情况,即使在近距离,重巡洋舰的10寸舰炮依然不能把战列舰怎么样。所以帕罗少将让战列舰当MT。吸引对方火力的想法确实可行。但是奈何。。。。。。。
而与此同时,在距离德国舰队25海里外的库奇舰队同样也在考虑着可能爆发的夜战。虽然苏默等人不清楚德国舰队的具体构成,但是他们知道在地中海肯定有可以调用的战列舰,德国舰队如果出动的话肯定会带战列舰,而要是对方想要接应这支运输船队的话。那么八成也会派至少一艘战列舰压阵。即使这些老旧的战列舰已经过时了,但是依然是一只猛虎!自己的巡洋舰最多是一只豹子,跑的够快,但是奈何硬拼能力太差了!不过库奇的舰队中装备了一种秘密武器,一种体积和重量都非常大的鱼雷。据说可以以45节以上的速度航行近18000码。而且装药巨大。据华夏军官声称,在夜晚交战的情况下,这些鱼雷的杀伤力完全不亚于战列舰的大口径舰炮!而库奇对这种东西还是抱有怀疑态度的。
库奇的怀疑是有原因的,因为作为一名巡洋舰指挥官,他对本国的鱼雷性能有着非常深的了解。他对几种重要鱼雷的性能情况可以说了如指掌。比如说现在英国巡洋舰中使用的MKIX型21寸(533MM)鱼雷。其重量为1693公斤,战斗部中填充了330KG的TNT炸药。这种鱼雷有两种模式,分别为高速模式和低速模式,前者可以让鱼雷以41节航速射出11000码,或者以35节航速射出15000码。这款鱼雷在美英法等国中已经算相当不错的了,无论是战斗部重量、速度还是射程。但是华夏驱逐舰指挥官却说他们的鱼雷可以以49节的航速射出18000码,虽然他们的鱼雷口径更大一些,足有24英寸(610MM)。但是库奇知道,鱼雷的性能并不能靠单纯扩大体积就可以提升的。
历史上除了日本之外,鱼雷发展到海军假日时期后,就陷入了一个困境。无论你采取什么办法。鱼雷的射程和航速都没有大的提升,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鱼雷的动力问题,当时的鱼雷发动机的原理是这样的,压缩空气室中的压缩空气和燃料室中的煤油一起注入燃烧室。然后充分混合后点燃,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来推动相关机器做工。这种气体在进入发动机室时之前,温度会达到1200度左右,所以这个时候需要用海水进行冷却,使其降低到900度上下,然后再进入主发动机。
和一般的热机不同的是。无论是坦克还是飞机发动机,他们的做工时的氧化剂都是从空气中获得的。只要发动机功率足够大,进入的空气足够多,机械本身可以承受这样的能量,那么功率就可以提升。即使有的时候存在进气量不够的情况,也可以通过机械增压的办法来解决。但是鱼雷不一样,鱼雷是在水中的,所有的氧化剂都需要鱼雷自带。鱼雷无法通过外界获得氧气,所以这就限制了鱼雷发动机的功率上升,一般热机只用准备燃料,而鱼雷需要同时准备燃料和氧化剂。
为了提高鱼雷发动机的性能,在机械水平一定的情况下,最终的着眼点无非是两点,一点是如何提高燃料的性能,而另外一点是如何提高氧化剂的性能,前者改进的潜力很小,因为大家当时几乎用的都是煤油。虽然配方可能会有不同,但是差距不会太大。至于后者吗;看似提升的空间更小,因为无论哪家使用的都是压缩空气。。。。。。氮气和氧气的比例在4比1。
历史上最先提出氧化剂改进想法的是善于发散的法国人。他们认为既然鱼雷中参与做工的只有压缩空气中的氧气,而后者只占到了2成左右,那么为何我们不能把压缩空气全部换成氧气呢?原本5体积才能装下的氧化剂,现在用1体积就可以装下。而且纯氧燃烧时更剧烈。这样一来同体积下鱼雷可以装更多的燃料和战斗部。鱼雷性能肯定会有质的提高。而且使用氧气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鱼雷发射后几乎不会有尾迹。这是因为尾迹产生的原因是空气中无法参与反应的氮气被排出,而且又很难溶于水而导致的。氧气和燃料充分燃烧后产生了二氧化碳,这种气体可以轻易的溶于水中,所以并不会产生尾迹。而在历史上,当这个原理被提出来后。世界的鱼雷专家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