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而如果给他一个可以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战场,那么他的部署足够给任何进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果华夏部队南下的话,那么德国人连数量优势都无法保证!面对对方的装甲洪流。硬碰硬的结果只能是找死。甚至连侧翼的美国人都会出来痛打落水狗。就算要撤,也要先挡住对方第一波攻击后再撤退。“即使这次成功撤退,恐怕在短时间内也很难再发动进攻了吧?”古德里安悠悠的自语道,自己第一次独领一路就碰上这种事情,对于心高气傲的古德里安来说确实是一个挫折。和一般同僚认为他的眼光只注重于战术不同。他站的位置更高,而且看得更远。正因为这样,他才知道自己撤退后会面临什么样的情况。
中东战场不同于欧洲,这里距离德国本土太远了,补给和装备补充很困难,尤其是在大西洋航线还被对方海军骚扰的情况下。这一战的弹药和油料消耗并不是太大,但是装甲部队和有经验的指挥官消耗可就恐怖了。部队已经展开,收拢起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天知道对方什么时候会杀过来!一场恶战在所难免,即使最终带着部队退出战场。惨重的损失也让自己在短时间内很难重振旗鼓。今天一战就损失了40辆坦克,这一场打完了损失150辆不过分吧?倒不是说这些坦克都会被彻底摧毁,而是因为作为撤退方的德军根本无法回收那些受伤或者行动不便的坦克。要想再发动进攻的话,就需要等待相当长的时间。到时候等到部队补充到位后,自己能否继续在这个位置上干下去都难说。所以面对这种情况,古德里安现在想的就是如何成功撤下去了。
意识到这一点的不光古德里安一个人,在位于巴士拉的德国中东战区大本营中,兴登堡也在做着安排,不过和初上战场的古德里安不同,兴登堡想的不仅仅是如何拯救左翼的古德里安部队。而是想着能否趁着华夏南下的时候从西面给予华夏陆军沉重的一击!毕竟从数量上来说同盟国还是占据优势的,华夏部队之所以敢南下攻击古德里安,根本原因还是他们料定了奥利地人和土耳其人不敢主动出击,或者他们认为自己剩下的部队已经强悍到即使对方进攻。他们也能挡住的程度!但是别忘了,在奥土两国军队的背后,还有一个完整的德国装甲师呢!
兴登堡并不担心伊朗人,即使他们使用的是华夏的装备,也是接受过华夏训练的。但是在他眼中这些人最多也就是打打顺风仗而已。至于那些步兵师,他们缺乏机动性。比奥土两国的军队还要差,虽然数量庞大,但是实际战斗力有限。剩下的两个华夏装甲师至少会派遣一个整师去南下。那么剩下的一个不到的装甲师如何能挡住一个完整的德国整编师和奥地利精锐部队的全力一击呢?
兴登堡对施拉格上将的部队有一定了解,虽然这位上将的战绩从表面上看不咋地。但是他知道这些失败中至少有一半应该归结到奥匈陆军落后的装备、体质和其它问题。在意大利北线的战斗中他的战略其实是可行的,只不过时运不济。而且后来的补救措施也算可以,至少他和他的部分下属逃出升天。而这一次,奥匈帝国专门凑出来一支还算精锐的部队,即使按照德国陆军的标准也是中上等水平了,而且施拉格的部队的装甲力量至少有一个半德国标准装甲师的规模!
如果这样的话,同盟国在西面就可以集中至少3个装甲师的兵力(算上土耳其部队。)按照3比1的优势去打的话。对方无论如何也挡不住吧!在兴登堡眼中华夏这个想法确实大胆,虽然也确实有效。他们已经赢得了先手。古德里安的部队正对美国陆军展开最后一击。而华夏突然从后面来一下。但是可惜的是,兵力上的劣势让华夏陆军捉襟见肘。就像一杯水放到两个杯子中一样,无论如何方,都无法放满。老练的猎手从能从对方的布局中找到漏洞!
“战斗才刚刚开始,把我们的计划告诉古德里安。对方占据了先手,但最终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兴登堡信心满满的说道。而与此同时。兴登堡并不知道古德里安的遭遇。
正如兴登堡估计的那样,华夏陆军确实已经获得了先手,早在古德里安发动对美军的攻击之前,负责南下攻击的周宣指挥的第三装甲师就已经为南下作者准备了。当古德里安在克尔曼沙阿城北受挫的时候,第三装甲师的滚滚铁流已经南下。现在即使前者意识到华夏的企图,那么他想立即撤离也成为了一种奢望!除非古德里安想要让撤退变成溃退!
不过有一点让彭毅和其它华夏高层将领想不到的是,奥地利人和土耳其人居然离开了他们的防线主动发起进攻!“什么时候豺狼敢挑战狮子了?”当接到空中侦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