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海权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729部分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适保�涸鸬鹿�鸺�椭频嘉淦餮兄频姆氩祭投鞑┦坑靡恢质�智崴傻挠锲�卮鸬馈5比唬��馐墙鼋龃蛹际踅嵌壤床�觥J导噬献魑�幻��耍�绕涫嵌曰�谋冉狭私獾木�耍�锵L鼗舴蚁嘈呕�目隙ɑ崃粲泻笫郑��圆换嵩谝桓龃我�匠≈邪炎约旱牡着迫�看虺鋈サ模�

不过冯布劳恩博士的话还是为里希特霍芬减少了不少压力。历史上德国人的制导武器水平就很高,而在这个位面上,德国各种指导武器的研发无疑要比历史上更早,而且条件更好。而取得的成绩也比历史号好,至少从型号上来看比历史上还要多还要杂,还要五花八门!

在这些各种各样的制导方式中,其中最为聊斋的就是电视制导和红外线制导。从原理上看。电视制导显然比通过炸弹尾部的发光管来确定炸弹和目标之间的相对位置更为先进,通过炸弹顶部的摄像头来搜索目标,然后将看到的图像传回飞机再对航向进行调整,这是多么伟大的创意啊。但是想的很好,实际实施起来无论是摄像头的清晰度还是信息的传递的稳定性都很难保证,不过即使这样,德国人还是试图将其实用化。至于后面的红外制导吗?这东西历史上美国人搞过,但是具体实战效果不得而知,德国人也开始了相关项目的研究。但是一切能否成功还很难说。徐杰不是没想过搞这东西,但是想想后世的经验,冷战期间的红外引导头都容易受到太阳和战场中各种热源的干扰,以2战的技术水平来看,这东西实在是不怎么靠谱,也许海战还能试试,对地面目标攻击还是洗洗睡吧!

真正靠谱的制导方式还是目视遥控和雷达引导,在这一方面,这个位面的德因为某个不为人知的原因居然搞出来磁控管,并且将其应用在雷达等电子设备上,这就意味着德国人的雷达水平会比历史上高出一截。(实际上2战末期德国人也搞出来高频雷达,只不过没多少而已。)而因为雷达技术的提高使得雷达引导炸弹攻击战舰或者地面目标也成为了可能。而在信息传递方式上,德国人虽然也和历史上一样搞线导和无线电指令制导两种方式,但是考虑到协约国和华夏在无线电技术上的优势,德国人更倾向于用线导方式来制导他们的中近程武器。毕竟线导这东西绝对不会存在信息传输过程中被干扰的情况。(虽然在空中花园行动中德国人在电子战方面可谓是一雪前耻,但是他们可不会天真的认为对方就这点本事。)

最让德国人引以为傲的制导武器是刚刚搞出来的一款实验性反舰导弹,德国人以500KG炸弹作为该型导弹的战斗部,然后再上面加装了弹翼和发动机,这款火箭发动机可以为导弹提供600KG的推力,并且稳定工作10秒钟,这个时间已经够给导弹一个每小时190千米的速度了。如果再考虑载机和导弹降低高度时提升的速度的话,那么这个导弹最后的速度将在每小时435到900千米之间,具体情况看导弹发射的高度和速度了。同时,有效距离也和载机速度和高度相关。(好吧,这东西后半段几乎靠滑翔。)根据德国人的估计这款导弹的发射高度可以在400米到2000米的范围之内,而射程则处于3。5KM到18千米之间!这个距离上完全可以免疫舰载高炮的攻击。而且更绝的是,德国人为了保证导弹不被干扰还打算设计一个有线制导版,在飞机是准备了十几甚至二十公里长的导线!

至于说制导炸弹吗?历史上德国人能搞出X弹,那么这个位面上德国人搞的制导炸弹更是五花八门,除了用1400KG炸弹改装而成的X弹之外,德国人还改装了大量的250KG和500KG炸弹,前者是给单发攻击机准备的,而后者则是给双发飞机准备的。甚至于德国人还打算给舰载机配属制导炸弹。而这也是当初海军坚持保留双发轰炸机的另外一个不可告人的原因,单发飞机诚然可以容纳2到3名机组成员。但是想要容纳制导武器的控制和瞄准设备却需要相当的空间,单发飞机是无法满足的。双发飞机才能勉强在内部放置需要的电子设备,外部再搭载炸弹。

感谢书友zhouyu1976、hukaikaka的打赏~~~,以及书友个人中心去死、臭狗zj的月票支持~~~。最近订阅持续走低,侧位心中很郁闷,求订阅求支持~~~。(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 大战前夕

德国空军高层可以认真总结刚刚结束的空战中双方的优劣势,并且以此调整自己的部署,而德国陆军就没有闲情逸致来处理这些事情了,因为此时华夏的攻势已经展开,如同重锤一般的进攻对准了挡在正面的奥土两国军队。“别看奥土两国军队足有15万,但是我依然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