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个请求被布劳希契否决了,而否决的理由也十分充分:“如果战斗从现在开始的话。那么我们现有后勤可以保证你和你的部队20天不会因为弹药和食物发愁。而如果推迟一周的话,这个时间将会变成14天!不要对莫德尔的C集团抱有太大的信心,他的部队也损失了大量的步兵和运输车辆。有的时候人多并不是一件好事!”这话说白了即使,暂时停止战斗,后勤方面也不会有很大的改观,等待莫德尔上来的结果就是打不了两天,全部部队就要陷入物资匮乏的境地,所以早打还是比晚打好!
作为这次战役的总指挥布劳希契发现对手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强悍,后勤运输线遭到重创意味着即使这次德国装甲部队能取得胜利,依然只能是战术级别的胜利。因为前线的物资已经不够他们继续向纵深推进了,华夏部队即使失利也可以从容撤退。“在正式发动进攻之前,我们已经将胜利的标准从重创对手,围歼其中一部。改成了对对方造成一定的损失,使其在一段时间里无力继续西进。”龙德施泰特在一份文件中这样写道。
和华夏空军重点照顾的德国部队不同,施拉格指挥的奥匈部队却并没有受到太多的空中打击,不但1个装甲师和1个机械化步兵师被全须全尾的带到了前线,甚至还超额完成了任务——大约3个装甲营和2个机械化步兵营的兵力被从别的地方抽调过来,也按时达到了阵地。这可能是同盟国最近收到的一个好消息。“华夏对我们并不是很重视。他们把几乎全部的力量用在了南线,而西线却只用伊朗人和俄国人来防御,如果可以的话,我认为这将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突破点,当然我们还需要一些步兵,如果土耳其同意联合发动攻击的话,我们的胜算会很大。”和奥皇不一样,施拉格是一个非常现实的人,他虽然理解奥皇想要尽可能压制土耳其,以便在伊朗多分一杯羹的计划,但是在中东他却竭力保持和土耳其人的良好关系。
“虽然土耳其人的装备很不好,但是他们人多!”施拉格的理由很简单。而他的请求也得到了土耳其方面的回应,在他出发之后不久,土耳其人也凑出来一个在他们看来很精锐的步兵师来配合施拉格行动。当然机动能力有些问题,当施拉格的部队发动进攻的时候,土耳其人的部队也就刚刚到位一半!
综合两方面来看,同盟国高层将领突然觉得从南线突破对方防御的可能性不大,而从西线突防的概率会高一些。施拉格表示奥匈帝国打不过华夏、打不过英美法三国、甚至连1战俄国人都打不过(同等兵力下)但是不至于打不过伊朗人吧!德军牵制华夏主力,而奥地利军团如果可以趁虚而入的话,那么最终依然可以取得战役的胜利!于是考虑到盟友的意见,在最后调集宝贵的航空兵力的时候,德国人稍稍向西线倾斜了一些。
不过同盟国最大的问题在于直到最后,都没有对华夏参战兵力有一个正确的估计,他们一直认为自己占有较大的兵力优势。而基于这个判断,德国人制定了一个非常冒险的计划。
感谢书友zhouyu1976、hukaikaka的打赏~~~。新的一周作者又没推荐……!艰难度日中,求各位书友的支持和帮助~~~~。(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爆发
“德国人居然分散了他们的装甲兵力?”一架双发狐蝠式双座侦察机从行进的德国陆军上空飞过,飞机腹部的照相吊舱中的镜头不断闪烁着。将地面的情况记录下来。而副驾驶员在粗略的扫了一眼地面的情况后,突然发现有些看不明白了。德国人的各支部队直接的间隔非常大,从空中可以轻易的看见对方部队之间的空隙,在他看来,如果德国人继续保持这种队形和华夏装甲部队进行交手的话,绝对会第一时间被捅个对穿。
“有没有感觉到德国人的正面过于宽阔了?”各种侦查手段送来的情报被陆续送到了指挥部。彭毅看着一条几乎将华夏部队彻底包住的弧线陷入了沉思。双方之间的距离还有30到40千米左右的距离。以华夏的战线为基准,再扩大30到40KM画一个圈,那么这个范围就有些恐怖了!德国人绝对没有足够的兵力来经营这条防线。“他们到底打算干什么?”
“德国人部署如此宽阔的正面唯一的可能就是打算绕过我们的两翼从侧面发动攻击,德国人的坦克在攻防方面都不是我们的对手,但是他们的机动性却不错。而且使用柴油机后行程也比较远。这种穿插是可行的。”周宣想了想说道。
“但是毕竟正面兵力密度不足,双发一旦交手的话,对方在第一时间就会崩溃,战线太长了,而纵深远远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