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了德国在中东前线表现疲软。这一点作用有点像历史上的埃姆登号轻巡洋舰,战果辉煌是一个方面,但是同时也让印度洋上英国人的海上运量大量减少。后者造成的损失从某种程度上讲比前者还要大!而在夜战中幸运的搞掉国王号战列舰更是意外之喜,先不说这艘战舰的性能如何,作为1战德国公海舰队的旗舰,能把这艘船打沉政治意义就非同一般啊!协约国一方没少做宣传。甚至英国报纸还认为发生在比斯开湾的那场夜战足以告慰在1战海战中战死的皇家官兵。虽然击沉国王号的是华夏的驱逐舰,但是这一点也不影响英国人的宣传。
“在未来的战争中,北大西洋和东印度洋将是海军的正面战场,但是这并不代表帝国海军在其它海域就无所作为!伊朗海军可以在大西洋找我们的麻烦,那么我们同样可以再太平洋找对手的麻烦,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让协约国和华夏明白。帝国海军将在世界上所有的海域展开对对手的攻击!”在卢克纳尔伯爵回去之后参与的第一次海军高层会议中,斯佩伯爵在会上提出了自己的破交构想。
从地理上看,这个位面的德国想玩破交可比历史上的条件好多了,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地都得以保全,西非的喀麦隆和纳米比亚依然在德国人手里,而他们正好对着南大西洋。美英和同盟国海军在大西洋的对峙主要在北大西洋,南部必然会放松一些,所以德国人伪装袭击舰和潜艇可以以这里为基地。同样的道理,德属东非也在印度洋主战场之外,双方在印度洋交战的核心地区应该是在阿拉伯海等印度周边海域。英美在和同盟国舰队对峙的时候没有做够的力量来封锁德属非洲殖民地,这对于德国海军来说是个机会!
从协约国的航线来看,美英之间的物资交流主要通过北大西洋航线,这里将是对方重点防御区域。美国和南亚的物资交流则要跨域浩瀚的太平洋和半个印度洋才能达到目的地。在斯佩伯爵看来,破交舰和潜艇在太平洋的行动对协约国的打击会更大,因为太平洋实在太大了,即使以美国的国力也很难在太平洋留下足够多的护航力量。德国在印度洋沿岸的潜艇可以直接横越半个印度洋进入印度周边海域以及西太平洋进行破交。而从纳米比亚出发的德国潜艇也可以绕过南美进入大西洋。甚至于德国还打算在南美洲亲德的国家中部署一些伪装补给舰,为在太平洋破交的德国潜艇提供补给。
甚至于在正面战场战况稳定的情况下,斯佩伯爵还打算派遣航空巡洋舰配合潜艇在太平洋进行破交作战。北大西洋和西印度洋地区双方兵力密度还是太大,在陆基飞机和大量海基航空力量的压制下,破交舰队的发挥空间其实是非常小的。而到了太平洋就不一样了。地域广阔,对方兵力密度相对较小,虽然碰上对手的概率降低了,但是对方想抓住单独行动的破交舰也不容易。斯佩伯爵甚至不要求单舰行动的航空巡洋舰能打出多少战果,只要能牵制住对手兵力就可以了。
感谢书友zhouyu1976、hukaikaka、白丁往来的打赏~~~,以及书友子月隐、sczboy、xvxinyi、第一近卫坦克旅的月票支持~~~。(未完待续。)
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南北夹击
就在双方海军总结经验教训的时候,在两河流域的德国陆军也终于重振旗鼓,后勤补给线畅通后,本来已经被打的半死的南线德军取得了充足的补给和增援后开始快速恢复战斗力,而兴登堡提出的借用土耳其军队中的德式装备来尽快形成一支可战之军的建议也被采纳。作为德国的小弟,土耳其自然无法拒绝老大的要求,更何况德国许诺对战斗损失进行1。5倍的赔偿。在家底逐渐厚实起来后,不甘心失败的德国陆军再一次准备和华夏一较高低。
此时的德国在中东的军力分成两大部分,分别为南线的布劳希契和北线刚刚组建完成的克鲁格集团,原本克鲁格集团只有两个装甲师的规模,但是随着2个机械化步兵师的德国官兵从欧洲来到土耳其,然后接收了大量的土耳其德械装备后,北线德军的兵力飙升到4个师的规模,这支德国军团将从埃尔比勒出发最终在以库伊桑贾格为核心的阵地展开,这个地方正好和基尔库克、苏莱曼尼亚形成一个三角形。如果华夏军团想要进攻基尔库克的话,那么侧翼将暴露在克鲁格集团的进攻之下。
而南线的布劳希契军团则要弱一些,原本5个师以上的重兵集团现在能有当初一半的战斗力就不错了。即使经过补充后,其战斗力也不过1个装甲师、2个机械化步兵师以及一个独立装甲团的兵力。论实力反而弱于刚刚组建的克鲁克集团。此时这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