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海权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755部分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一道道防线消耗对手。赌德国空军在秦岳的空中防御面前撞得头破血流!当空中形式发生改变的时候,再和德国陆军进行决战!

所以,为了让德国空军首先发动全面攻势,彭毅必须让进攻的德军感到各种腻歪和不适,通过多道防线和大纵深来消耗对手就成了彭毅必然的选择。为了让德国空军和陆军的总攻能错开,至少是在德国空军总攻的时候。德国陆军不至于和华夏主力碰上,彭毅必须在开始的时候小心的隐藏己方主力。随着距离的增加,德国空军的滞空时间也会缩短。当德国空军拼的筋疲力尽的时候,彭毅才会拿出雪藏的主力和德国陆军交手!

也许有人会问,德国空军难道不会和陆军协调一致后再动手,怎么说呢?双方之间的战略目标不同导致了双方在作战步骤上难以协调。首先陆军关心的是空军如何保证自己头顶的安全并且如何帮助自己攻陷对方的阵地。至少一线德军指挥官是这样想的。而空军在考虑前线战术支援的同时还要考虑对地方纵深目标的打击!尤其是对对方机场的打击。 虽然德国空军优势比较大,但是也远远达不到巴比伦行动末期华夏空军对奥匈空军那么大优势!那场交战中奥匈空军到最后已经几乎被逐出战场,华夏战略轰炸机部队可以肆意攻击。而这一次,华夏好歹还是有几百架战斗机和完善的高炮防御体系。而且还可以从国内源源不断的补充战斗机。为了能较快的削弱华夏空军的战斗力,德国空军在对前线目标实施空袭的同时还要抽出一定的兵力对华夏后方机场进行战略轰炸!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德国空军有两个作战目标,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轰炸机,但是战斗机数量有限!在一段时间里只能选择一个主要目标!如果德国空军按照陆军的要求将重点放在战术空袭的话,那么双方空军将进入消耗战,华夏可以用源源不断的战斗机来逐渐消耗掉德国空军宝贵的战略轰炸机。而如果开始的时候就对华夏纵深目标进行打击的话,那么德国陆军就不满意了。至于说先让空军炸完然后再让陆军上。那么没有压力的华夏陆军完全可以抽出部门高炮和雷达用来支援空军的防御战。所以在战略目标不同的情况下德国陆空军的需求必然会有差异,双方的步调只能尽可能一致,而无法达到完全一致。

而华夏的目的就是让这个差异尽可能的扩大化。当然,德国人也清楚这一点,德国空军和陆军在发动这次战役之前进行了多次协调。空军希望陆军能先让陆军能给尽可能的拖延战役发动日期,以便对华夏空军基地进行一次彻底的打击,而陆军则担心空军把重点放在对方空军基地上的时候,会放松对交通枢纽的打击,进而造成华夏军团通过源源不断的补给变的更加强大。双方在不断争执中求同存异,逐渐敲定计划中的每一个细节。

感谢书友zhouyu1976、hukaikaka的打赏~~~。下周有推荐,希望能一改最近的颓势……!求订阅求支持~~~。(未完待续。)

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季风行动

在彭毅等人苦逼的考虑着如何最日耳曼战鹰机翼下作战的时候,德国陆空两军也在考虑着最后一仗怎么打,陆军方面很简单,那就是南北两路同时发动向心突击,南线布劳希契战斗群的任务是尽可能的牵制住华夏兵力,而北线齐装满员的4个德国师以及2个步兵师将作为进攻的主力。陆上的战斗没什么好说的了,就是突破一层层的防线,最终彻底碾碎对手。不过考虑到华夏部队的战斗力和规模,德国陆军认识到这个目标能否实现还要看空军的支援情况。所以在制定这次代号为季风行动的攻势时。陆军必须照顾空军的需要。

这次行动事关重大,由德国空军司令红男爵里希特霍芬亲自制定,凯塞林负责前线指挥。为了这次行动德国空军整整集中了约1600架各种飞机,注意,这可不是飞机总量,而是可用飞机数量!这1600架飞机都是可以随时投入战场的!论可用飞机数量的话,德国空军这次为季风行动投入的兵力甚至超过了当初巴比伦行动时德国海空军可用作战飞机的总数!为了支持这次行动,德国空军几乎把其它地区可以调集的物资和燃料都抽调过来支持中东战区。套用华夏一句俗话,那就是德国中东地区空军把棺材本都压上了!

德国空军兵力分成三大块,除了原本的南北线分配给陆军的两大战术空军集群之外(每个航空集群约500架飞机。)。还有一个独立的战略轰炸机部队,拥有600架飞机,从规模上看已经达到了一个航空军的标准了,而如果看造价的话,凭借昂贵的HE177战略轰炸机,这个航空集群的造价甚至比当年横行意大利上空的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