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是我还没说明白。”李青解释道,“这样做,可以极大限度提高朝廷赋税,还能带动百姓就业,以及中小产业的发展……” “先生说明白了,朕也听明白了。”朱祁镇打断道,“可是这样做,会造就一个巨无霸官绅出来; 江南是赋税重地,南直隶、苏杭更是重中之重,朕不想冒险。” “皇上可以卸磨杀驴啊!”李青说。 朱祁镇却不这么认为,“说得轻巧,若真这么简单,那些个富绅、官绅,朕早就动了。” 李青无奈:“皇上你把事情想的太难了。” “是先生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朱祁镇摇头,“现在看,沈家是没有后台,但他一起势,自会有官员向其靠拢,即便他真心想安分,也安分不起来,终究还是会进入官绅行列; 一旦让其控制了南直隶和苏杭,后果不堪设想。” 朱祁镇很坚持,“先生不必再劝,朕是不会同意的。” 李青扶额,咋就说不听呢? 说到底,在朱祁镇心里,皇权才是最重要的,在皇权面前,任何事都是可以让路,妥协的。 但这是大明王朝命运的转折点,李青实在不想错过。 “皇上,可愿听我句肺腑之言?” 朱祁镇想摇头,但终是不忍心,李青为他,为大明做的太多了。 “先生说吧。” 李青道:“假设那个沈鑫真如皇上所说,走到了那一步,要杀他也不难; 别忘了,他起势的前提是什么?” “是什么?” “侵害其他富绅、官绅的利益,这也从侧面说明,即便他起势,也无法做到讨好所有人。” 朱祁镇蹙眉。 李青反问,“既然不是铁板一块,皇上杀他又有何难呢?” “先生说的有一定道理,但朕还是觉得不够稳妥。”朱祁镇依旧坚持,却也退了一步,“朝廷不会明面上支持他的,不能开这个口子。” 顿了顿,又道:“当然,朝廷也不会找他麻烦,先生可以忽悠他自力更生。” 李青咂吧咂吧嘴,“就……干画饼啊?” “这是朕所容忍的极限了,若不是先生,朕连这个都不会同意。”朱祁镇说。 李青无奈点头:“行吧。” “对了,还有件事儿…想请皇上允准。”李青说。 “先生请说。” “我想再去金陵。” 朱祁镇皱眉,“离过年也就半个月了,再说…你不是刚回来吗?” “就目前而言,培养资本利国利民,我想努力努力。”李青认真道,“皇上,在培养沈鑫的同时,也在削弱官绅的影响力,这对百姓,对大明,对皇上你来说,难道不是好事吗?” 朱祁镇怔怔无言,思虑良久,才道:“那就稍微帮助他一丁点儿。” “皇上英明。”李青稍稍松了口气。 “过了年再去吧。”朱祁镇轻声道,“好好在家歇歇。” 李青笑笑:“在哪儿过年都一样,这件事越早落实,对大明好处越大,等忙完了再歇息也不迟。” “那好吧。”朱祁镇叹道:“既然先生执意如此,那朕就成全了你,带上小六子一起,他能帮你减轻些负担。” “好。”李青点点头,又道:“除了小六子,还请皇上再派两位司礼监随堂太监,分别监管苏杭织造局。” 朱祁镇瞬间明白李青用意,赞道: “这招妙啊,若仍由小六子下属监管苏杭织造局,势必会造成一家独大的局面,如今再派上两个同级别的,就杜绝了这种情况; 且朕已经允诺小六子,好好干两年,回来就升他做秉笔太监,在有掣肘的情况下,他就不可能大贪, 他不大贪,自然也看不得其他两个随堂太监大贪,妙,妙哉!”朱祁镇笑道,“原来先生帮小六子邀功,竟还有这层意思,先生大才!” 李青有些意外,他没想到朱祁镇竟能看出他的深意。 看来,朱祁镇成长的挺快啊! “皇上圣明。” “不,是先生英明。” 空气中弥漫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李青摸了摸鼻子,有些尴尬。 “那个,时间不等人,臣明日一早就得出发了。”李青说。 “成,朕稍后安排。”朱祁镇起身道,“先生辛苦,待这次事了,朕放你一个长假。” 李青见他丝毫不提还钱的事,只好主动开口:“皇上,臣借的钱……?” “现在朝廷穷啊。”朱祁镇问,“要不用宝钞还?” 李青:(?`?Д?′)!! “皇上,好借好还,再借不难。”李青强忍想打人的冲动,“这次重开织造局如此顺利,多赖那些银子,要是寒了人心,以后再有急用钱的时候……” “那好吧。”朱祁镇说,“国库的钱要以备不时之需,这样吧,朕写一道旨意,你拿着去南直隶户部,从哪里调银子出来,钱用在了金陵,自然要金陵出。” 朱祁镇一副,别找朕要,朕没钱的嘴脸,让李青想暴揍他。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