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啊~!” 一出宫门,李青便听到了自家毛驴叫声,早朝散去多时,它孤零零待在马厩,无助又可怜。 “呦,把你给忘了。”李青连忙上前,将它牵了出来。 “嗯~啊~嗯~啊……~!”毛驴伸长脖子冲着他耳朵叫,发泄怨气。 李青缩着脖子,拧着眉苦笑,“差不多行了,走,带你去赶集,买好吃的,上等草料买两大捆儿。” “嗯啊~”毛驴怨气小了很多。 ~ 李青迎着朝阳,骑着毛驴去赶集,心中淡淡忧愁缓缓消散。 回到家,做午饭;午饭后,睡午觉;夜央逛书阁…… 日子一天天过着,在朱祁镇的强势下,朝堂趋于平静,群臣纵有千般不满,也不敢硬刚。 朱祁镇同意了李青的提议,放弃了杀贞儿泄愤的想法,他知道小宫女只是个工具人,罪魁祸首是他娘。 杀了姥爷,仇也算报了,没必要杀一个执行工具,且对他有大用的小角色。 孙氏倒没什么大动作,只是搭上李青这条线,结个善缘,以便不时之需。 她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刚接触还拿不准李青,另一方面则是朱祁镇的强势,很大程度上震慑到了她, 连群臣都不是对手,孙氏不得不老实下来。 朝廷下西洋的国策正式推行,辽东的种桑初步有了进展,天.津港的织造局也建设完毕,进入开工阶段。 宝源局如火如荼地铸造铜钱,然后运往国库囤积,以待积累到一定数量,开始兑换。 局势不是一般的好,而是大好。 七月初。 师徒俩完成偷梁换柱,所有赝品都换成了真品。 张邋遢又在京城逛了几天,便提出告辞。 “青子,我先回去了。”张邋遢道,“在你这儿呆的时间不短了,我得回去看看小朱。” 李青没理由挽留,轻轻点头:“师父你下次什么时候来?” 张邋遢想了想,“过了中秋吧,到时候多带一些赝品。” “下次把师弟也带来吧。”李青说。 “这个应该不行。”张邋遢摇头:“金陵那边产业挺多的,离不开他。” “钱财乃身外之物,没必要在意。”随着时间流逝,李青越发珍惜眼下时光,“他也不年轻了,没必要这么拼。” “他这是在为你拼啊!”张邋遢叹道,“你的路还长,以后用钱的地方有很多,当然,你或许用不到,但有钱总归不是坏事。” 李青还想说什么,却被张邋遢制止。 “青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有时候付出也是一种幸福; 他觉得他亏欠大明,同时觉得大明亏欠你,所以他想为你做些什么; 这人啊,心中有信念是好事,要是心里的那口气儿散了,人的精气神会瞬间一落千丈,你让他享福,于他而言并非好事。” 李青眼眸湿润,倍感窝心,哑声道:“我送师父。” 张邋遢离开了,带着一马车《永乐大典》正本,赶赴金陵。 小院一下冷清许多,烟火气也少了,李青不是个精致的人,一个人时随便对付两口就行了。 还没半个月,灶台便积了灰。 … 八月中旬。 选妃落下帷幕,这次选的不老少,什么宸妃、淑妃、敬妃、丽妃、顺妃……加起来十好几个。 当然,这只是个小插曲儿。 纳妾和娶妻完全不同,娶妻明媒正娶,纳彩、问名……繁琐且重视,纳妾则是把人弄回家也就是了。 尽管是一国之君,纳妃也不大办,甚至连个酒宴都没有。 群臣也只是象征性地道了个喜,然后各忙各的,没人对这个上心,除了孙氏。 她忙得不亦乐乎,忙着找潜力股。 不过,她没想到的是,在贞儿、李青为媒介的传导下,朱祁镇对她的行动了如指掌。 孙氏跟哪个亲近,他就冷落哪个。 时间一长,嫔妃都怕了孙氏,尽可能的躲着她。 中秋节。 李青斜倚在椅上,独自赏月,咬上一口月饼,很甜。 皎洁的月光洒下,仿若给小院染上一层白霜,他抿了一口酒,轻声吟着李白的诗: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故乡啊……” 他的故乡太过遥远,隔着数百年时间长河,不可逾越。 长生难,长生难; 关关难过关关过,夜夜难熬夜夜熬; 欲将难熬融于酒,一饮消尽心中愁; 熟料,愁难消,难消愁…… ~ 重下西洋势不可挡,李青一时间也没了目标,整日宅在家里,吃饭、喝酒、睡觉……整个人都颓废下来。 对此,朱祁镇很恼火,不止一次地来小院。 “先生,你这个年龄,怎么能这么丧呢?你得支棱起来啊……!” 每次来都巴拉巴拉一堆,每次李青都十分听劝,但就是不改。 丧是丧了点儿,但丧着舒服啊! 一旦躺平,翻个身的力气都没有了。 朱祁镇见他一点压力都没有,于是诱惑道:“先生,你要媳妇儿不要?”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