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长生:我在大明混吃等死的那些年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38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景泰二年。 二月下旬,李青返回京师。 超出假期近一月,他多少有些不好意思。 于是家都没回,便直接进了宫。 朱祁钰倒没说什么,只是简单问了下江南织造局的事。 不得不说,新老板还是很够意思的,李青足足休了半年的假,俸禄却照常发放,不少一厘一毫,由于谦代领。 虽说没几个钱儿,但这个态度很讨喜。 不辜负别人善意,是李青的做人准则。 当然,那种带着强烈目的行贿,以及给点小恩小惠,就想他卖命的除外。 比如,当年还是燕王的朱老四,一只羊腿就想剥夺他监军的权利。 李青放下茶杯,道:“皇上,距京师保卫战已近两年,该着手草原部落势力了。” 歇了半年,是该做些事了,李青也想让自己忙碌起来,走出故人长辞的阴霾。 “暂时不用。”朱祁钰笑道,“先生还不知道吧,瓦剌年前来朝贡了。” “朝贡?”李青怔了一下,“所以……” “朝廷扩大了和他们的贸易往来,瓦剌也愿意继续向大明称臣纳贡。”朱祁钰心情不错。 这是继保卫京师后,他的另一政绩,同时,也从侧面抬高了他的政治地位。 连如今草原上最强的瓦剌部,都向他称臣效忠,足以证明他对外夷的威望,比之大哥丝毫不弱。 朝局趋于稳定,漠北称臣纳贡,短短两年,就有如此政绩,这让朱祁钰很有成就感。 “朕让户部计算过,草原上的那些皮货经过加工,销往海外能卖个好价钱,至少是大明的三倍以上。”朱祁钰笑着说, “不过,人参就不怎么太吃香了,除了日本、朝鲜两国,其他诸国不认这玩意儿,但也不要紧,大明就能完全消化,无非是少赚一些罢了。” 他笑的开心,提前还贷有望。 李青想了想,问:“这次是皇上主张,还是百官的建议?” “是百官的建议,也是朕的主张。”朱祁钰说,见李青没有预料中的喜色,他狐疑道,“莫非先生发现了什么隐患?” “倒也不是。”李青微微摇头,“双方加大贸易,是互惠互利的良策,这样做还能有效抑制战争发生,草原部落虽然彪悍凶残,却也只是求生存罢了。” 朱祁钰放松下来,笑着打趣道:“朕还道是先生不赞同,亦或察觉出其中有问题呢。” “问题…也是有的。”李青点头,“诚然,这是个稳赚不赔,且还能让边关安稳的策略,但并非有百利无一害。” “啊?”朱祁钰讶然,随即笑容收敛,蹙眉道:“先生的意思是,这样会让瓦剌做大,进而统一草原。” “不,瓦剌统一不了草原。”李青断然道,“统一草原的只可能是鞑靼部。” “嗨~朕还当是什么呢。”朱祁钰身子后仰,舒服地靠在椅背上,轻笑道,“只要瓦剌统一不了草原,其他事儿就都不是问题。” 又能赚钱,又能减少战事,使边关平稳,在这样的利益面前,一些小问题无关紧要。 李青端起茶杯,抿了口,道:“皇上,事情总有两面性,不能光看一面。” “先生不妨明说。”朱祁钰心中一动,坐直身子,示意李青说下去。 “皇上可知瓦剌内部不稳?” “这个朕知道,瓦剌来朝贡时,使臣说了这事儿。”朱祁钰点头,“但在朕看来,加大贸易后能有效提高瓦剌首领,伯颜帖木儿的威望,从而不给鞑靼部可趁之机。” “皇上说的很有道理,”对于这个观点,李青相当认同,但症结也就在此处。 李青分析道:“皇上你想想看,随着贸易往来加大,瓦剌越来越富有,会不会有更多的草原部落,加入他们?” “嗯…应该会。”朱祁钰微微颔首,“如先生所说,草原部落也都是求生存,有更好选择他们不会不选; 不过,也如先生所说,瓦剌是外来户,他们很难实现统一。” “问题就出在这儿,瓦剌是外来户,所以只有势力没有地位。”李青道,“而随着越来越多的草原部落加入,内部矛盾定会进一步激化,草原上认可的是成吉思汗后裔,而瓦剌都不是草原本地人; 当海量的草原部落加入后,就会出现喧宾夺主的情况,而且贸易总归是有数的,根本满足不了草原所有部落; 不患寡,患不均;待到那时,草原各部落首领振臂一呼,瓦剌必被群而攻之。”李青道,“瓦剌根本扛不住,要么回老家,要么被草原部落吞噬; 再然后,便是统一了。” 李青叹道:“届时,大明对瓦剌的扶持,将会变相转移到号称草原正统的鞑靼身上。” “这……”朱祁钰变了脸色,他没想到自认为绝佳的策略,竟埋藏着这么大的隐患。 “先生可腹有良策?” “瓦剌具体情况不得而知,现在讨论解决之法也没什么意义。”李青微微摇头,“我得尽快走一趟。” 这次朱祁钰没说什么,他已经意识到了严重性,同时,也领会到了传家宝的厉害。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