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长生:我在大明混吃等死的那些年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3章 都习惯了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周太后也有些恼怒:“本宫有什么坏心思,只是想早些抱孙子,有什么错?” “这不是已经有了吗?” “你能确定是孙子?”周太后哼道,“即便是,那也不是嫡孙,皇帝没有嫡子,千秋万世之后谁继承大统?” “朕也不是嫡子,先帝也不是,太皇上亦不是。”朱见深说。 周太后气结:“那能一样吗?先帝是临危受命,太上皇开始不是嫡子,后来就是了……怎么?你还想让那老女人做皇后?” “那倒没有,朕想说的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只要你愿意,怎么可能没有嫡?”周太后气道。 朱见深吁了口气,淡淡道:“母后,朕给你明说了吧,皇后不可能怀孕,因为朕信不过她。” 周太后气笑了:“就信得过那个大龄妇女呗?” “嗯,因为她底子最干净。”朱见深反问道,“你又如何保证,今日之皇后,不会如昨日之皇后那般?” “好好好!”周太后气得直哆嗦,“你现在长大了,母后的话也不听……” “朕谁的话也不听!!”朱见深大吼,多日积攒的怨气轰然爆发,他面目狰狞,“群臣以所谓圣人之言压朕,以江山社稷压朕,但凡朕有点自己的想法,他们就急眼,呵呵…… 说到底,不就是想让朕按照他们意愿做事吗? 如今,母后亦是如此,以孝道压朕,让朕听话,呵呵……听话……分明就是意欲架空皇权,以满足私欲!” 朱见深幽幽叹道:“朕已经足够克制了,可你们却丝毫不知收敛,你们站在道德制高点,用冠冕堂皇的条条框框束缚朕,可你们别忘了,谁才是大明皇帝!?” “你……” “母后,还请你想清楚,不是有你这个太后,朕才做的皇帝,而是朕做了皇帝,你才是太后。”朱见深淡淡说。 言罢,不管周太后作何反应,径直拂袖离去。 周太后呆若木鸡…… … 次日,早朝。 君臣之礼过后,户部尚书姚夔率先出班,先是恭喜皇帝喜得龙子,而后便以皇后无子为由,让龙子诞下后,认皇后为母亲。 这一条建议很有市场,立即获得许多人的支持。 朱见深震怒,他毫不理会群臣的聒噪,只是冷冷的看着姚夔,那眼神……犀利且富有杀意。 姚夔有些顶不住,讪讪找补:“臣也是一心为了大明,他日若皇后娘娘诞下嫡子,再改回去也就是了。” 朱见深依旧眸光冰冷。 姚夔硬着头皮又说:“当然,若不是龙子,是公主,那自然没必要…呵,呵呵……” 刑部尚书陆瑜附和,工部尚书白圭声援,以及一些侍郎、主事、员外郎,都十分赞同。 朱见深依旧不说话,就那么看着这些人,御案随时有掀飞的风险…… 渐渐地,声援声越来越小,最后整个大殿寂静下来,谁也不说了。 他们知道这么做很过分,毫无疑问,第一个怀龙种的女人,多半是皇帝最爱,但越是这样,他们越有必要逼迫皇帝妥协。 若是这种事皇帝都可以妥协,那以后,皇帝可妥协的余地会更大。 所谓君臣斗争,说白了就是针对权力的拉锯战,你强我退,你退我骑脸…… 朱见深自然也明白,所以即便不为万贞儿,他也不会妥协,因为只要妥协,以后还会有更多的事要妥协。 可他现在又实在没能力翻脸,扶着御案的手哆嗦了许久,却终是没有掀。 朱见深知道说狠话没用,干脆就不说了,看他们说…… 就这么看着…… 接下来的半个多时辰,朱见深一个字都没说,不管群臣汇报什么,他始终都是沉默。 群臣不怕朱见深发飙,更不怕他骂人什么的,哪怕是受处罚,也无甚打紧,他们习惯利用自己的‘弱势’,来博取同情,制造舆论。 下大狱,打廷杖,反而证明他们直言、敢言,不仅能换来好名声,还能给皇帝施压,最后照样继续做官。 大明的官员,九成九是不怕挨打的,甚至有人求着挨打,不是骨头贱,而是这一招真的好用。 除了朱元璋、朱棣不讲武德之外,一般来说,只要不是原则性错误,并不会受到严惩; 甚至有不少人,被打一顿板子后,立时声名鹊起,被仕林人士夸赞,崇敬…… 在这种风气的演化下,皇帝挨骂是常有的事,除非皇帝彻底奴役臣子,臣子骂一个,皇帝杀一个, 将百官乃至天下官员视作家奴,才能杜绝此类事件! 可那样的话,就真的没人敢言,敢说真话了,处处充斥着阿谀奉承,这对一个国家来说,是不可估量的灾难。 且历朝也没这种先例,哪个汉人皇帝不挨骂? 都习惯了。 挨骂的习惯了,骂人的也习惯了…… 尤其是言官,隔三差五不骂骂皇帝,总觉着对不起自己俸禄。 他们不怕皇帝发火,不怕皇帝暴躁,因为这些都是懦弱的表现,但朱见深偏偏什么都不说,就这么冷冷注视着他们。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