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长生:我在大明混吃等死的那些年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77章 人心复杂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朱见深稳坐钓鱼台,静看局势发展,时不时拱把火,以便让这台戏更加好看…… 六部搞圈子、拉人头,内阁搞宣传、造声势……双方各显神通,尽可能地提升话语权、影响力。 这一次斗法,两方走的是截然不同的路线,相对来说六部更传统,而内阁就有些剑走偏锋了。 这是没办法的事,内阁实力本就不如六部,不另辟蹊径,万难斗得过对方。 不过,他们这种打法效果还真不错。 内阁摒弃了传统的‘招商引资’,主打一个‘广而告之’,着重提升品牌形象。 形象代言人:李青! 金主爸爸:朱见深! 这两张王炸级别的牌打出来,极大程度上提振了‘市场’信心。 投资客一看:呦,这个好!发展潜力巨大,这项目管干,投了、投了…… 于是乎,众人入股…… 翰林院、国子监率先入股,他们开始造势,使得内阁品牌效应愈发强,很快,都察院也动摇了。 小老弟虽然一身反骨,却也相当识时务,一看内阁摊子铺开,且大有搞头,自然要来分一杯羹。 都察院、翰林院、国子监,这三个机构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玩笔杆子,制造舆论的好手! 他们擅长的领域,正好跟内阁这种打法完美契合,很快,一个巨大泡沫就吹起来了。 在这些人的鼓吹下,内阁俨然和宰相划等号,完全凌驾六部之上。 李青看了,都直呼:“好家伙!” 不过,他并不觉得有什么,泡沫虽美,却不堪一击,只需一根‘针’便能刺破它,假大空的东西再如何声势浩大,终究也不过是纸老虎罢了。 小院儿, 李青继续完善着劳动律法,李宏摘完菜,在一旁无聊发着呆…… “干爹,这都好几天了,皇上什么时候才下令打建州女真啊?”李宏问。 “待六部、内阁分出个高低。”李青放下笔,笑道,“放心,不会太久,最多再有半个月。” “好吧。”李宏怏怏点头,突然对庙堂斗争来了兴趣儿,“干爹,能说说内阁吗?” “你想了解哪方面?” “三个五品大学士,凭啥能和六部诸多官员打得有来有回啊?”李宏不理解,“他们凭啥那么牛气?” 李青被逗笑了,不过干儿子要走仕途,了解这些很有必要。 “内阁大学士是只有五品,但通常也会兼任其他官职……当然,这不是他们牛气的根本。”李青说道:“真正让内阁牛气的还是制度问题。” “批注奏疏?” “对,就是这个。”李青点头:“你可别小看这个权力,通俗说,他们可是皇帝的幕僚。” 李宏挠了挠头:“干爹,咱们大明的内阁,貌似跟宰相不是一码事吧?” “是这样,”李青颔首,解释说:“太祖废除宰相制,收回相权,巩固皇权的同时,也让六部水涨船高; 太宗登基后,致力于解决漠北祸患,并全方面发展大明,但精力终究有限,这才不得已放权, 六部权柄本就极大,太宗重新创立了内阁这个机构,其目的就是放权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分权。” 解释了内阁的由来,李青又说起内阁这个机构的制度: “整个大明,几乎所有奏章都要经过内阁之手,诚然,他们没有决策权,也没有行政权,有的只是建议之权; 但,建议者对决策者的影响是超级大的,你可知道,他们草拟的批注建议,通过率有多少?” 李宏摇头。 “七到八成!”李青说。 李宏惊愕,“那,那岂不是说,内阁拥有七到八成的宰相之权?” “哎?那也不至于。”李青摇头,“大明大小奏章,会最先统一送到通政司汇总,再由司礼监呈报皇帝,皇帝过目后才发往内阁,内阁草拟批注意见,最后返还皇帝做决策,下达六部……” “决策权在皇帝手上,行政权在六部手上,表面看,内阁的建议权是含金量最低的,然,他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皇帝决策……”李青掰开揉碎了讲解。 最后中肯的评价:“内阁,大概顶得上三分之一的相权,不过由于内阁人数少,所以打不过六部; 但,事情都有两面性,人数少也有好处,比如:只要几人暂时放下成见,便能拧成一股绳,再比如:人少显得他们的权力较为集中……” “原来如此。”李宏恍然大悟,感慨道:“不过,这可真是够复杂的,想想都脑袋疼。” “人心远比制度更复杂!”李青道:“干爹说的这些,不过是皮毛罢了,嗯……你现在退出还不晚。” 李宏摇头,语气傲然:“大丈夫岂能一遇挫折就退缩?况且,这还不是挫折!” 顿了顿,讪笑道:“现在的孩儿,离庙堂还远着呢,有充裕时间成长。” 李青嗤笑:“年轻人还挺自信。” “那是,孩儿不差的好不好?”李宏挺了挺胸膛,“说不定我还能青出于蓝呢。”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