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见深不想打破规则,至少现在不想,毕竟……这才刚开始。 不过眼下这情况,他也早有预料。 御书房, 万安坐在柔软的锦墩上,满心满脸的受用,试问,放眼朝堂谁能跟皇帝坐着对话? 只怕……也只有永青侯了。 朱见深将其神色尽收眼底,笑问:“可安排妥当了?” 万安忙拱手称是:“回皇上,绝对没问题。” “当真?” “嘿嘿……下面人也想进步嘛。”万安笑着说,“想为皇上分忧的人多的是,只是碍于上司权威,许多人不敢硬顶,但经微臣暗示好处,他们自会做出更优选择,毕竟……谁不想奔个好前程?” “嗯……”朱见深满意地点点头,“此事过后,你担任内阁次辅。” “谢皇……啊?次,次辅?” 朱见深淡淡道:“怎么,不满意?” “没,没有,满意,谢皇上隆恩。”万安忙起身下拜,叩谢圣恩。 “起来吧。”朱见深抿了口茶,又补了句:“首辅之位,依旧空悬。” 此言一出,万安失落的心情,再次激动起来。 没有首辅,次辅就是首辅! 其次,即便他日皇帝设首辅,也是他这个次辅近水楼台。 “皇上,百官跪两天宫门了,要不……安抚一下?”万安问。 “且让他们跪着吧。”朱见深淡淡道,“你忙你的去,不用管他们。” 开玩笑,安抚也得是他这个皇帝来安抚。 再者,轻易妥协只会让人觉得他好欺,待把那群人熬得快扛不住时他再出手,不仅可以杜绝得寸进尺的可能,还能激发对方一丝丝感激之心。如此,才是上上之策! 至于内阁首辅……这就好比驴子眼前吊着的胡萝卜,吊着,驴子才有拉磨的动力。 当然,这其中也有李青的原因,毕竟他答应了李青,不提拔万安做首辅。 万安哪知道自己早就被李青判了‘刑’,还沉浸在对首辅之位的憧憬中,满脸堆笑地拱拱手:“臣告退。” “嗯,去吧。” 朱见深轻笑笑,待万安离开大殿,他脸上的笑意才一点点敛去。 “万事开头难,只要这个头开好,后续就好办多了……”朱见深叹了口气,咕哝道,“也不知李青那厮现在如何了。” ~ 草原这边。 李青慷慨陈词,不仅亮出了自己永青侯的身份,更是表明只要一心跟着大明,以后吃喝不用愁,待补给就位,参战将士都会获得奖赏,伤亡人员有高额抚恤……如此云云。 大饼就绪,儿女也被释放,得以家人团聚,且又是大敌当前……李青一顿操作下来,不仅稳住了内部情绪,并使得矛头一致对外。 一边是好日子在招手,一边不死不休的强敌,他们已经没得选了,以至于都没人抱怨是李青这些人引来的强敌…… 见局势稳定下来,李青立即着手整顿武装。 这个部落有着近五万人口,之前双方交恶时虽互有折损,但也仅数千人而已,甚至…许多伤员休养过后,仍具备再战之力。 且这次纵火,因没有正面冲突,一路下来也只折损了千余人,并未伤及根本。在李青的动员下,不到半月功夫,就整编出一支大军出来。 双方武装力量加在一起,人数已然达到了万人之多。 直到这时,李青才长舒了一口气,也真的有了底气。 岌岌可危的局势,总算是被他扳回来了,接下来,就是迎接敌方报复了。 李青放出话,放心吃,放心喝,后续大明会运来补给,不必有后顾之忧。 他认为,吃到肚子里才是自己的,总比被人抢去了好,还有就是……赖以生存的食物越少,这部落中人对大明的依赖越重; 同理,他的主导地位也会越强! 和忠看着即将失控的大局,在永青侯一系列操作下,俨然一副新气象,惊叹的同时,也被深深折服了—— 盛名之下无虚士,人永青侯能在庙堂叱咤风云数十载,不是没有道理的! 他亦信心倍增,万人军团仅是防守,还是能够做到的。 敌方人口是大,但总不至于倾巢而出,无他,仇怨虽深,但日子还得过不是? ~ 京师。 群臣跪了长达小半月,每日下了早朝他们就跪,一直跪到‘晕过去’,次日下早朝依旧……如此往复,可谓是吃尽苦头。 眼下刚立春,清早依然很冷,尽管他们在膝下垫了棉花,但跪久了血液流通不畅,他们仍是吃不消。 当然,朱见深也不好受,群臣这么一闹,他也跟着忙起来了,整日都在御书房办公。 对峙了半个月,他总算是认清了现实,率先服软。 不让厂卫参与了,由京中的十三道御史前去查办。 群臣满意了。 于是乎,皇帝又成了英明之君,群臣亦是个个精明强干起来,积极处理着政务,对皇上的妥协给予正向回馈。 大明的君臣关系,发展到这儿都很和谐,双方都在规则之内斗法,谁都不打破规则。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