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 辰时末,朱佑樘换上龙袍,精气神儿较之前段时间,明显好了不少。 “先生,朕这气色是不是太好了点儿啊?”朱佑樘照着镜子,心情舒缓的同时,也有些担忧。 他怕群臣促请他做回皇帝,也怕如此让诸王失去了惊惧心。 李青轻笑道:“那我让你脸色难看点就是了。” 说着,从针盒中取出一根刚清洁过的银针,上前就是一针。 朱佑樘:??? “如何?” “感觉……不太好。”朱佑樘觉得不得劲儿,可也无太大不适。 李青道:“那就这样吧,放心,这对身体没什么损害,一个时辰后便会恢复,不会再有不适感。” “……好吧。”朱佑樘苦笑,道:“先生也去赴宴吧?” “不了。”李青想去吃席,可又怕被宁王瞧出端倪,“我不喜热闹,还是去东宫吧。” 他面部已做了细微处理,将自己肤色弄黑了些,瞧着成熟了许多,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犯不上为了吃席,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朱佑樘也没勉强,道:“先生可缺花销?” “东宫什么都有。” “东宫什么都有,东宫之外呢?”朱佑樘失笑道,“瞧先生也不是能静下心的人,出去走动,总要用到钱。” 李青拱拱手,“那就多谢了。” 白给干嘛不要,他又不嫌钱烫手。 ~ 奉天殿广场。 诸王云集。 无论心中如何作想,谁也不敢不来赴宴,同时,也都想了解一下太上皇的近况,以及如何安排他们。 等了约莫两刻钟,二帝联袂而来。 诸王起身行礼,见弘治走路都需要人搀扶,心中的担忧不禁又加重几分,满心惴惴不安。 “臣等参见太上皇万岁,皇上万岁。” 朱厚照深吸一口气,淡淡道:“平身,诸王请坐。” “谢皇上。” 诸王谢坐,眼巴巴的看着父子二人,他们可不是催促父子动筷子,事实上,根本没人在乎吃喝。 只见朱厚照给弘治帝夹了一筷子菜,随和道:“不必拘束,用膳吧。” “哎,谢皇上。”诸王象征性地动了下筷子,却无人品滋味儿。 朱厚照将这些人的神色尽收眼底,心中冷笑连连,清了清嗓子,道: “张永。” “是,”张永一礼,走到宴席中央,“诸王听旨。” “臣等听旨。”诸王起身离席,既紧张,又放松。 终于不用再煎熬下去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初御极,却已深感国事之艰难……” 一阵场面之后, “诸王受国恩重,亦是国君之臣,诸王以为然否?” 诸王已然心中有数,暗叹一声,恭声道:“皇上英明。” “臣民是否有纳税之责?” “是!” 张永清了清嗓子,继续威严道:“既如此,那朕……准奏。” 说实话,他都觉得皇上有些……不要脸。 张永受过专业训练,他并没有笑,淡淡道:“钦此。” 接着,立刻恢复了奴婢嘴脸,谄笑道:“诸王请起,请回席位用膳。” 诸王心头郁闷,可被软禁十王府这么久,且间接导致大明改天换日的他们,再不敢表达不满。 事已至此,他们只得接受藩王交税的国策。 想想诸多宗室都交税,谁也跑不了,心中倒也好受了些,尤其是南方的藩王。 藩王纳税,就此定下! 如此,虽不能杜绝藩王兼并土地,却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兼并速度。 朱厚照自觉总算办成了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心中欢喜,自然也有了笑脸,说话都随和许多。 他举杯道:“诸位王叔、王爷,能如此体谅朝廷,朕心甚慰,这一杯酒,朕敬你们。” “皇上客气,这些都是臣等的本分。”诸王捏着鼻子扮笑脸,心中苦闷。 … 王宅。 李青扣响大门,待小厮开门,问: “我找王伴读,他在家吗?” “大人刚从衙门回来,请进。” “我就不进去了,让他来见我吧。”李青道,他有些怕王华,怕再跟之前似的,聊着聊着聊到诗词。 李青没什么文采,且这不是架空古代,没法抄诗。 可比不了人家王状元。 “稍等。” 不多时,王守仁走来,见来人是他,热情道:“走走走,进家。” “还是去外面吧。”李青问,“有空没?” “有空。”王守仁笑道,“皇上现在几乎不怎么上课了,我也清闲下来了。” “那成,走着。”李青揣着皇帝赏的一大沓宝钞,腰杆邦邦硬。 ~ 酒楼包厢。 酒菜上齐,伙计退下后,两人边吃边谈。 “先生,你这次回来不走了是吧?” “我倒是想走,可情况不允许啊!”李青轻叹摇头,“本来寻思着传播汉文化,开辟新商路,现在只能暂且搁置一部分了。” 王守仁笑道:“在朝堂也不错,新君刚继位,正是需要人辅助的时候,如今你做了太子太师,正好可以对他言传身教,挺好的。”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