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长生:我在大明混吃等死的那些年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49章 终是错付了?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余姚。

阳明学塾。

李青又来白嫖了。

这一次,不只是他一个人白嫖,还带了三十六个师弟。

只是,小云已经不讲课了,讲课的是他的弟子。

小云只是旁听,偶尔指点两句。

尽管如此,人群依旧热情高涨。

李青倒不奢望师弟们都学会阳明心学,只是给他们开阔一下视野,长长见识。

毕竟,如今的阳明心学这般热门,了解一下没什么坏处。

至于跑偏……李青并不担心。

都一年了,师弟们的心境早就被他熬炼的坚如磐石,况且,阳明心学又不是旁门左道。

……

下课,人散。

李青让师弟们自行安排,自己则是待在门口,静等人群散去。

王守仁也老了。

到了用拐杖行走的地步。

讲课期间,他根本没看到李青,直到迎面撞见,他才知道李青又来看他了。

“先生……这一别,又是数年啊。”王守仁欣喜之余,又不禁感慨。

下次再遇……

可能都没下次了。

李青瞧了眼他的拐杖,苦笑道,“都到这个份儿上了吗?”

“岁月不饶人嘛。”王守仁笑了笑,“女儿红,我可准备着呢,走,回家说。哦对了,先生稍候片刻,我去安排一下,省得你这模样惹人生疑。”

李青含笑点头。

“还能喝吗?”

“肯定不能像当初那般,不过,少饮两杯还是没问题的。”王守仁微笑道,“我这些年,可一直注重保养呢,为的就是今日。”

“既如此,那就喝两杯。”李青打趣道,“反正你颇有家资,又吃不穷你。”

“啊哈哈……少年时的糗事,先生还记得呢?”

李青笑道:“美好的事,我记性都好。”

新建伯府邸。

二人在前院客堂落座。

王守仁提前做了安排,连个下人都没有,二人谈话自也无需顾忌。

“伯虎他……”

“走了。”李青抿了口酒,“当初从你这离开之后,我们又去了杭州游逛一番,之后便回到了苏州吴县,再之后,一直住在桃花庵……过了年,吃了元宵走的。”

王守仁轻轻点头,叹道:“对他来说……唉,只怕是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伯虎这一生大起大落,颠沛流离,可幸好遇上了先生,虽悲苦,却也称得上精彩。”

“其实他并非百无一用,相反,他在交趾、满剌加等小国,对汉文化的推动功不可没。”李青说道,“是大明对不住这个读书人。”

王守仁哀叹一声,继而又是一笑,“如此,到了下面,他对父母妻儿也算是有了交代了。”

李青想起唐伯虎临走之前,还嘱咐他要在墓碑上刻‘唐解元’一事,不禁感伤道:

“有些事,真就是一辈子过不去的坎儿,他并没有看起来那么洒脱,其实,还是在意功名的。”

王守仁并不意外,抿了口酒,叹道:“世人有几人能如先生这般?如若先生只能活一世,怕也难逃世俗观念。非是伯虎看不开。”

“是啊。”李青深以为然。

见他伤感,王守仁岔开话题,问:“先生之前说过的武装……?”

“开始了。”

“人数多少?”王守仁对此很上心。

“不多,就三十六个。”

“三十六个……”王守仁苦笑,“本还怕先生搞得太大,费心费力,不想……这样最好,人少也能轻松统御,山上风景独好,山下处处尘嚣,对人的心性,心境,都是一大考验。人数过多,反而不美。”

顿了顿,“先生快要回朝了吧?”

李青颔首:“离约定的日子不远了,过两个月我就回朝。”

“那你的师弟……?”

“整整一年了,这一年我啥都没干,就只是打磨他们的心境。”李青说道,“考察用了一年,磨砺又用了一年,如今,已不用我时时刻刻盯着了。”

王守仁沉吟了下,问道:“现在就开始让他们做事吗?”

“还不到火候。”李青微微摇头,“再让他们漂个一两年,多稳固一下,这事儿可容不得马虎,谨慎一点总是好的。”

王守仁点点头,举杯说道:“有先生这个不符合常理的存在,我相信,大明定会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