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战国野心家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八十一章 仙药共品皓首悬(一)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绪,便将这些器物装在马车上,前往沛南七十里的祭祀地。

…………

沛地之南,有一处荒泽,并非是东西两侧的大泽,别有特色。

荒泽淤泥甚多,鸟兽繁盛,多有死尸。

淤泥之中常有气泡冒出,偶尔没有雷火也无人点燃,便会燃起大火。夜里会有清冷之火,犹如鬼魅。

荒泽附近,有一处土山,山上多黑石。某次大火,山上黑石燃烧数日,伴有烟尘酸涩味道。

原本当地人只是觉得神奇,颇为不解。

那淤泽地的气泡缘何会燃烧?

那淤泽地种缘何会有鬼影蓝火?

那土山上并无草木,只有黑石,缘何会燃烧数日不熄?

是以沛地多有传言,说南去七十里,有祝融神迹。夜则火光、昼日但烟。

等传到沛地后,巫祝们便说此地乃是祝融神迹,需要祭祀。祝融已经不止是大司马,而是被神化出神格,管理光明和太阳以及火焰。

并说如果不祭祀,可能会引发旱灾。

本来就危言耸听,再加上那土山上燃烧的黑石,加上原本这里就有祭祀祝融的习惯,又都是些传说中祝融之后封国的后裔,这样的神话大有市场。

马叔说,绝大多数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伴随着前岁的旱灾大荒,这里的祭祀便日益成为当地最重要的几件事之一。

人们想要征服自然,可是对于旱灾无可奈何,只好寄希望于神话,并祈求祭祀能带来好收成,且相信神话是真的因为那似乎是唯一可能抵御旱灾的办法。

这里不靠近黄河,旁边还有大泽洼地,在黄河夺淮入海之前,这里没有水灾只有旱灾。所以祭祀水神没有市场,祭祀火神光明神却可以年年获钱数万。

巫祝们和大族、乡老都有来往,春秋时代的氏族社会虽然开始解体,可是遗留的习惯仍在。

许多被灭亡小国的贵族们带着族人迁居此地,多少还有些联系,他们与巫祝之间自有协议,也需要给庶民做出榜样。

不信的自然不信,信的则出一部分钱做个样子,以吸引更多的人奉献钱财用以祭祀。

得钱之后,再将乡老、大族的钱还回去,剩余的钱扣除掉祭祀的花销,众人按比例分成。每年得钱甚多。

既要祭祀,就要做足样子。

不但在拿钱这件事上,乡老大族们要做表率,祭祀给祝融的婢女侍妾也需要做出表率。

大族自有奴隶,也可以花钱购买,每年献出三两个。

剩余的,则从平民家中挑选。

若是美丽的便先由男觋调教,待调教完毕后灌以草毒,数日之内不省人事却也不死不腐,等到祭祀之时便以烈火焚烧,以增加仪式感。

一些故旧小国的礼器、祭祀器也多流传出来,很多都是平民所难见到的,因而每一次祭祀都会叫人沉迷,觉得很高大上,也相信只有这样才能不至于出现九日之旱。

数年之间,早已形成规模,也成为当地惯例,吸引了众多乡野之民。这些乡野之民多有隐户逃亡者,便是孔子过泰山感慨苛政猛于虎的那种人:不需要履行军事义务和劳役义务,但生存坏境恶劣因而对自然灾害的抵抗力极弱,也因此最为笃信。

这里是稻粟文化的交汇地,五月种粟的暂时无事、种稻的还未忙碌,正是个适合祭祀的日子。

早在数天前,便有许多的农夫扶老携幼、带着自己好容易积攒的一些钱,带着路上吃用的粟米饭或是稻米饭,不远百里而来,去祭拜那座曾经燃烧数日不绝的土山,以求今年不要有旱灾。

天未亮,已经有千余人聚集在那里。一些村社还自己准备了祭祀。

周朝习惯,肺作为祭祀是上品,需要祭祀牺牲的肺。

再者此月有用樱桃做祭品的习惯,此时樱桃名叫含桃,取黄莺含而食的意思。

樱桃点缀着动物的肺,或有宰杀牲畜的声音。那些不省人事的少女们躺在柴草堆中,盛装打扮,一动不动。

到中午的时候,人已经越来越多,祭祀也已经准备开始。原本那座燃烧的土山已经不再燃烧、偶尔出现的淤泽气泡燃烧的现象也难得一见。

女巫、男觋们穿着各色服饰,念叨着一些古怪的词汇,做祭祀前的最后准备。

数千人跪在地上,默默祈求着今年会有一个好年景,不要再出现大旱,不要触怒祝融火神……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