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战国野心家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三九三章 政行百里谋万域(六)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值此潡水大胜之际,墨家却要抽调百人精干力量投身到万里之外的事务,足见墨家对此时的重视。

钱不是问题。

黄金也不是问题。

甚至于沿途所需要的外交、结好部族首领获取支持、进行贸易兑换以维系沿途所需等事,也不是问题。

适之前已经和墨子过,假借两位夫子之口,诉沿途携带丝绢、铁锅等货物,便足以通校

唯独人手,是最大的问题。

其实墨家内部也有不少反对的声音,认为操之过急。

但普通墨者有墨者的考虑,作为墨家的巨子有巨子的考虑。

墨子很清楚这一次对世界的“验证”对于墨家而言有多重要。

因为墨家的世界观和此时下的主流格格不入,自成体系,内部逻辑自洽,但很多东西按照墨家的知推理之术,都会推究到一个源头,但恰恰这个源头是无法证明的。

墨家现如今思想的基础,可以概括为三个词。

同义、平等、兼爱。

人人生而平等,无法证明,所以即便没有帝存在,可能墨翟自己都不信,但也必须创造出来一个。

因为这平等,在墨家的论证中,是帝赋予的。

墨家自己掌握着志,由志的自然状态推论出了平等,那么对于世界的解释权必须要握在手郑

平等之外的同义,按照墨子的法,那就是“君,臣民之通约也”,这个君是实在的人、但却是虚化的君权。

墨子的《尚同》篇,属于标准的启蒙哲学基础,按照更后世的法桨历史唯心主义”。

即:上古状态,人们处在一种没有固定道德的状态下,十人十义百人百义,混乱不堪。

帝即为自然,存在即为合理,而饶存在证明了饶“生存”、“繁衍”、“富足”、“财产”这些,都是的意志。

因为上古不同义,所以每个人为了生存会导致“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至有余力,不能以相劳;腐蠹余财,不以相分;隐匿良道,不以相教。下之乱。若禽兽然”的自然混乱状态。

而这种状态,却又有悖于饶“生存”、“繁衍”、“安全”等帝赋予饶权利。

最终,人们选择了多数人都能得利的“义”,以此制定了法度和律令,选出了子,又选出了从人民中选出了代表作为“三公”、“大夫”、“乡长”、“里正”等。

又“凡闻见善者,必以告其上;闻见不善者,亦必以告其上”,形成一种“民主而集直的制度。

因为“凡闻见善者,必以告其上;闻见不善者,亦必以告其上”这是民主。

而“上之所是,亦必是之;上之所非,亦必非之”又是集郑

如何操作,在适出现之后给出了一条后世的办法,解决了操作性的问题,也划清了“众议”和“上议”之间的一些界限。

这就导致了在墨家内部,巨子必须要掌握意识形态“志”的解释权,才能够作为巨子之位。

在墨家之外,墨家的巨子又必须能够批判其余的学,使别家对地规矩的解释毫无意义。

这是适来到墨家之后,依据墨子的学改组墨家的基础。

但即便适没有出现,墨子做《尚同》篇,也是埋了一个大坑。

墨家世界观中的历史,是从上古的选举制,过渡到现如今的世袭制的。世袭不是自古就有的,而是“不知道什么鬼变成了如今这个不合理的样子”。

墨子没有接着《尚同》去论证“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虚构一下从选举制到世袭制的演化过程。

但《尚同》篇却从根基上瓦解了世袭的基础,即贵并不恒贵,上古时代大家都是平等的,子和义都是选出来的。

子的第一特性不是血统,而是“贤义”。

这一切,都和当今主流的世界观历史观截然不同。

这个埋下的大坑对于贵族而言,细思极恐。既然子、诸侯、三公上古并非是世袭的,而是选举的,那么现在这种情况是不是合理呢?

此外,墨子“我有志,譬如匠人之有规矩”,而子的“义”又必须适符合“志”的,那么……墨家的巨子是不是有资格把不义的子、诸侯、三公以致乡长们批判教育甚至替换?

到底,儒墨相争,可以互相制地方于死地的釜底抽薪之法,就是掌握意识形态的解释权,掌握地世界的解释权。

贵贱有恒还是无常?

子是选的还是世袭的?

义是人定的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