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战国野心家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二百一十一章 逃卒眼中(三)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没有桀纣,就没有天下的苦难,但这天下苦难的根源,却可以追溯到尧舜时代改变了“道法自然”的状态,使得国家出现。

墨家则认为国家是必须存在的,至少此时是必须要存在的,只要用理『性』推论出最合理的制度,那么国家的存在是可以使得天下大利的。

这才是杨朱和墨家之间最本质的分歧,也是导致了一『毛』不拔之辩的根本原因:

杨朱认为,人人自利,我的财产归属于我,我的房屋归属于我,风能进雨能进,王侯不能进,也不要想着什么为利家国的借口而夺走我的财产,那么天下就会富庶。

贵族不拿走我的财产,我也不去拿别人的,天下怎么会贫穷?

人人贵己、人人贵生,让我打仗我不去,所谓“其义不入军旅”,那么天下怎么还会有战争呢?

你们墨家今日说为了利天下,便可以让国家继续存在,也可以强制人们服役、用税收拿走别人的财物。等到有一日你们墨家没了,利天下事没人提了,但是强制人们服役、用税收拿走别人财物的天下习惯却没有消失,所以你们做的事不能够利天下。

墨家却认为,我们今日强制人们服役,用税收收走别人的财物,那是为了更好的利于天下,以理『性』去推断,我们的做法是最“功利”的,最有效率的最优解,而你们杨朱学派的想法虽然听起来很好——墨家的兼爱之说的基础是爱己、兼爱只是理『性』推论下爱己的最高形式和最有效率的最优解——目的上并不矛盾,但是在过程中分歧太大。

杨朱认为现在应该一步到位直接取消国家的存在,取消任何威权的存在,包括利天下的理由来强制服役和税收都是不应该的。

墨家认为现在不可以取消国家的存在,威权不但要存在而且要更有力量的集权,否则不能够利天下。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现实,儒家式微,天下将『乱』,生产力提升,人『性』觉醒,不可避免地要走杨朱和墨家所必须走的两条路,至少在道理上只能选择其一,所以才导致了“天下之言不归于杨、即归于墨”的局面。

这是个很好推断的未来。

若天下之言归于杨朱,那么便会开启“礼崩乐坏”、“道德沦丧”、“充斥肉欲”、“以极端的本『性』释放对抗极端的压抑”的文艺复兴,释放出的贪婪、欲望、自私、自利、求生、求利,求财,对黄金的渴望超越原本的道德……人人如此,人人便都和“礼”是天然的敌人,这种释放出的欲望和人『性』会自发地团结天下人,会把分封建制的“礼”炸的粉碎,人本之下对于个『性』自由的过度追求之后重新开始思索道德和理『性』的关系。

而墨家要做的,则是用理『性』推论出如今天下,礼已经不再适用,要用理『性』推断和物质基础创造出新的道德标准,而这个道德标准若没有物质支撑难以为继,所以要用利天下这三个字,让天下的人在驷马先锋的组织之下,不是依靠自发和自觉以及人『性』释放后对礼的天然敌视、而是有目的有组织地依靠墨者这些驷马先锋队带领,砸碎过去的条条框框,创出一个新的天下。

前者可能需要数百年或者千年的自然演化,但后者可能只需要几十年,尤其是在物质基础不断跟进的现实之下。

这种分歧之下,那个在市井中学过一些杨朱学派学问的“逃卒”,对于墨家只是厌恶,却并不恨。

对于身后的那些强制他的出征的贵族,则是充满了恨。

每个人的义不相同,而杨朱的义是贵生,所以这逃卒也逃得心安理得,并不会有丝毫的羞愧。

他的心安理得所用的道理,和几百步之外那些逃卒的道理,并不一样,但效果却是一样的。

战场之外的市井辩论中,他的夫子可以和墨家的人辩的面红耳赤,恨不得持剑互殴以正其义。

战场之上的生死搏杀中,他却只是感叹一下墨家的义不一定对,但对墨家的敌人一样充满了恨。

敌人的敌人未必一定是朋友,但在有时候总比敌人更可靠一些,这杨朱学派的逃卒嘴里虽然念叨着墨家道理的不对之处,却还是迫切地盼望着这一战墨家快点打赢。

墨家虽然没有极致的贵生,但是天生人而活着是天帝赋人之权的说法,导致了墨家并不杀无罪的俘虏,这一点他还是清楚的。

他很认同墨家的“生命是天帝赋人之权”的说法,只是讨厌墨家以强制服役和征战天下的手段、以『逼』得天下人认可“生命是天帝赋人之权”的行为。

因为这本身就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