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之相缘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7部分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公司购物的黄天佑透过橱窗看见;黄天佑是典型的东山少爷,出生富贵之家,但知书达理、温文尔雅;是杜丽萍从前学堂的同班同学。

他连忙追出去,远远望见杜丽萍渐行渐远没入人群里;回到店里他和妹妹黄淑英说了几句,叮嘱仆人陪她回去,自己又跑了出去;他想知道她的近况,因此一路不远不近跟着,或许太累了,她一直回到大院都没有发现;头上、简朴的衣服上满是棉絮和线头,为生活奔波已让她失去曾经的朝气。

黄天佑站在大院外,看着她和邻居打招呼,十分熟络的样子;而后走进一间简陋的小木屋,屋里透出丝丝昏黄的灯光;他看了一眼大院的环境,默默转身往回走:“唔通,佢就住喺啲噉嘅地方?”

第二天早晨,黄天佑打着瞌睡早早守在大院外,悄悄跟着她来到工厂外;看着她进入工厂后,想了想就问身边的小摊贩:“唔知,头先嗰个女仔喺厂度做啲咩工作嘅呢?”

“哦,佢丫?佢系纺织女工,日日起早摸黑嘅,都挣唔到几个钱;听讲丫,佢以前系有钱女,而家落难喇,阴公!”

小摊贩正唏嘘着,他的老婆就说道:“嘿,你理人哋点咩呀?再唔开铺,我哋都食谷种嘅咯!”

摊贩夫妇的话让他十分愕然,回到学校把所见所闻告诉他的班主任陈少芬女士;说来也巧,杜丽萍做小工的工厂是陈少芬女士的一个亲戚开办的;通过他,她找到了正在工作的杜丽萍,经过她的循循善诱,杜丽萍终于答应不放弃学业;为了不妨碍她挣钱养家,陈老师就每天夜里到大院给免费她上课,后来黄天佑得知了也来凑合,让杜丽萍遗落的功课赶上去;对此李倩蓉万分感激。

再后来,大院里的其他邻居的孩子也被他们的父母赶去他们家,站在门槛边听着;就算没钱上学也受受熏陶,或许未来不如自己这一代难熬。

黄天佑,这个好心的男孩;在未来的日子里还会默默帮助她,彼此经历时代的变迁、时间的沉淀终成一对,相濡以沫;在电影的后期,每每有记者采访老年时期的杜丽萍问道:“在最艰难的时期,你最感谢谁?”

她都会牵起身畔已然满头白发的黄天佑的手对记者说“我最感谢的,是我伯爷公。”

两人对视时眼眸里流露出的温馨,足以让在场的所有人动容,使沉沦在情欲游戏的现代男女汗颜;此乃后话。

时间荏苒,不知不觉时间已经走过两年,也在这个倔强的女孩身上留下了痕迹;她的勤奋得到了老板的赏识,让她一人管两只三台的编织机,工资也直线往上升;现在,仅靠她一人的能力已能管一家人的温饱。

然而有一天,她看着编织机上布匹猛然想起父亲的遗言:“阿萍,你要好好守住家业,唔好丢、唔好唔记得,知唔知道?”想起那时的自己曾哭着点头,现在却未能做到,跟忘本有什么区别?

然而是该放弃现在有稳定工资的工作,回到原点重新来过;还是为了这份工作而可能让家业断送在自己手中?

两种选择各有难处,曾经让她左右为难;知女莫若母,她的烦恼被李倩蓉察觉,母女俩坐下来谈了一次,商量着她依然在工厂里工作,这是生活来源暂时不能丢;家业部分则由李倩蓉来做,她虽然在杜靖在世的时候养尊处优,但跟了他几十年也学会了一二;杜丽萍听取母亲的意见,继续留在工厂,晚上闲暇时就帮着母亲。

渐渐,李倩蓉发现做刺绣卖给那些富太太要比给人洗衣服来得赚钱;正当他们的生活开始变好的时候却不知外面的世界正风云万变,黄天佑来和陈老师来给她上课时告诉她,日军在7月7日发起“卢沟桥”事变,正式对中国发起侵略战争;那时候谁也没想到这场战争持续了8年之久,造成我国3千万人民死于非命。

那时候杜丽萍和李倩蓉都想着广州有国民政府看着,应该能避免一劫,战争也不是长久的,应该很快便结束。

孰知,一年后广州沦陷了;1938年10月21日,杜丽萍18岁生日两天后;她带着母亲逃难躲避漫天风飞的炮火,大街上满是逃难的人群、烟雾弥漫、尸横遍野、残垣败瓦、充耳都是炸弹的轰鸣声、人的惊叫声、惨叫声、嘶喊声;听得她毛骨悚然,心生惧怕。

然而她告诉自己不能怕,她还要带母亲安全离开这个地方;在恩宁路附近,她们遇见了峰头垢面、衣裳褴褛的黄天佑,他神情哀伤就像个游魂一样;细问之下才得知他的家人因为走避不及被日军轰炸机投下的一枚炸弹炸个正着,连尸体都找不着;他现在都不知怎么办?

那个时候,逃命最重要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