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高功深?沈天长乃是青衡道中兴之祖,铸就青衡道玄黄外丹第一的威名,其人熟稔双修之术,不用像出家人那样清苦,享尽齐人之福,多好?
再看看伽蓝尊者,那可是西境佛光刹那城的首座,绝对算得上是玄黄洲佛门最受尊崇的上师。门下弟子繁多,仅是刹那城便是号称“小佛国”,有无数信众供奉。
还有文风侯,笔定江山、文载千秋,以学问入道,多少文人士子得其一句点化,再出便可封侯拜相、位极人臣?自称文风侯学生者遍布朝堂,被天下读书人奉为圣人。
宇文九锡出身前朝宗室,于北境深处立玄幽王庭,不缴税赋、不服王化,前朝遗民奉其为主,隐有“北帝”之名。
顾瑾作为七真中唯一一位女修,不设宗门、不立传承,有为天下女子成就自足之愿心。凡有女子受辱,顾瑾以大神通察知,飞天而去枭首败类。所过之处扶救孤苦,让不少凡俗女子都暗中为顾瑾立牌位,日夜敬奉。
至于青照子,在世俗市井间名声不显,主要是方真道散修最为崇敬,他普观天下万法,亦无所避忌传授。交情缘法之广,一呼而万应。
如此看来,似乎重玄老祖也不是多么了不起的人物,这便更能看出重玄老祖此番用心了。
若是谈及对世俗朝廷治政的威胁,那么内有文风侯可让朝堂士子闻风云从,外有宇文九锡率前朝遗民雄踞北境,顾瑾虽是女子,却有另立道统、颠覆礼教之嫌。
而对于方真道来说,重玄老祖是一派宗祖,沈天长、伽蓝尊者就不算了?非要讲人数,西境三大佛宗都是遍地僧众信徒,青衡道与西境地方豪族有着盘根错节的牵连,深究起来何止十万之众?哪怕是青照子这样的散修高人,若真要搅动风波,率领江湖散修闹事,对有着宗门传承的修士来说,都不是好易与的。
仔细想想,难道当年的世道,最能稳定各方局势、修行同道间有纠葛难解,不都是仰仗罗霄宗吗?莫非罗霄宗倒了散了,真的对其他方真宗门有好处?
其实对于那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方真宗门,他们既不希望方真道的格局是罗霄宗一家独大,可也不想成天都是高人斗法、相互厮杀争夺,能守住自家宗门传承就相当不易了,盼着大宗门覆灭散离,自己还真能讨得多少好处吗?
而那些江湖散修们,多为宗门修士所谤毁见斥,可扪心自问,没有宗门庇荫、全靠自己摸索修悟,这日子真的好过吗?光是因为法器丹药发生的杀人夺宝,对江湖散修而言简直是家常便饭,不是在杀人、算计人,便是在逃亡求生的路上,这还算得上是修行吗?
方真修士身心境界大多超脱常人,只要心念不为外界际遇纷乱所裹挟,还是能够静心思量的,哪怕是以最功利世俗的眼界去看待。
重玄老祖这一手不动声色,化解了方真同道对罗霄宗的猜忌,至于和世俗朝廷间的关系,罗霄宗其实也一直竭力回避对朝堂治政的干涉,这也是为了重玄老祖保持罗霄宗对修行求道的纯粹。
只不过凡事有利有弊,这正法七真的说法,无形将另外六人逼到同一阵营。自当年联手诛灭净教教主后,彼此本就鲜有往来,这下彻底与重玄老祖对立,更遑论有灭国之仇的宇文九锡。
其实重玄老祖是如何看待这六位高人的,宫九素以她如今修为境界也能猜得一二。如果说重玄老祖对他们并无疑忌,那是断然不可能,但重玄老祖还远未到要将他们一个个诛戮殆尽的地步。
就算改朝换代、江山易手这等大事,重玄老祖也是靠一局对弈绊住了宇文九锡,而不是直接将其斩杀。且不说妄自兴动杀业会有怎样后果与牵连,就单论斗法杀伐,重玄老祖本人还算不上十分强悍。
而长生高人也多有护身御劫的奇特手段,真的逼急了,长生驻世可不代表不死不灭,杀伐之中自有凶险劫数。更何况重玄老祖本人心境就不是如此,不会无端强求杀伐争胜。
所以重玄老祖所追求的,仍是通过罗霄宗历代遗泽与广大道生,花费数代人岁月,缓缓积成大势,到时候几个长生高人已经不能扭转局面,自然会妥协。更何况重玄老祖又不是非要让罗霄宗一家独大,他很明白这种情况难以达到,就算做到的了,也未必能可长久。
其实最理想的情况,便是如正法七真这样的长生高人能可彼此相容,共谋互惠,广化万民众生,这样对哪家哪派都是有甚深助益的。
可惜高人不能夺志,重玄老祖也无可奈何。
至于尚秀山的那一场围杀,也的确让重玄老祖始料未及,宇文九锡为报复自己而设